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 Talmy(2000)对"运动事件"诸概念要素的分析和"概念合并"的方式,世界的语言可以分为"核心语构架语言"和"附加语构架语言",属于前者的有西班牙语、法语、日语等,属于后者的有英语、德语、俄语、 Atsugewi 语等。汉语由于缺乏形态标记,在判定"动补结构"的核心语和附加语时产生不小的困难,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动词是核心,汉语因此属于"附加语构架语言";二是认为补语是核心,汉语因此属于"核心语构架语言";三是认为有的以动词为核心,有的以补语为核心,汉语因此是混合类型的语言。本文认为,按照"向心结构"的理论用缩减法或增扩法无法检测出汉语动补结构的结构核心。从开放类和封闭类的区分来看,从补语虚化和弱化 (轻读)的历程来看,从"A 不 AB"检测法的检测结果来看,汉语都应该属于 "附加语构架语言"。虽然汉语比英语更多地使用动补结构,但是汉语补语的开放程度比较高,核心语和附加语的区分不太明显,汉语因此是不太典型的 "附加语构架语言"。汉语和英语的事实还表明,语言间的类型比较,除了要考察"概念合并"的方式,还要考察"概念结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