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实验中学初一新生适应性调研报告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wei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一新生是否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直接影响着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我校于2012年10月对初一年级310名学生进行了《中学生适应性》调查,通过统计分析,学习、情绪、精神三个方面分值排在最高,通过分析得出影响初一新生适应环境的心理因素与学习动机、竞争激烈、学习成绩下降、学习难度增大、学习方法等方面有关。
  关键词:学习方法;心理适应;学习动机
  一、调查的目的、对象、方式:
  调查目的:全面了解我校初一年级学生适应新校园的情况,为初一年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此调查。
  调查的内容:包括学习动机、新环境的困扰、小学与中学学习的差异、学习情绪共四个方面。
  调查方法: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
  调查时间:2012年10月。
  调查对象:对我校初一年级八个班进行《中学生适应性调查》。共发问卷310份,回收有效问卷302份,回收率为97.4﹪。
  二、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与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与地方特色。
  (一)对新环境的适应情况
  1、新环境的困挠因素
  为调查我校初一年级学生的适应性情况把学生所涉及到的内容都罗列出来,供学生自己选择。调查如下:
  调查结果显示:新生学习不适应占50.5%,说明在初一年级320名新生中存在一半的学生存在学习困难,这一比例的出现与我校新生对学习有较高的期望有关。精神状态与情绪状态分别占到26.8﹪ 和 35.8﹪,也应引起相关领导的注意,否则在新生中容易出现一些心理行为问题。
  (二)学习动机
  为调查新生的学习动机,把学生可能涉及的动机都罗列出来,供学生自己选择。
  调查如下:
  调查结果看出,最高频次是“升学”和“就业”。说明升入初一的新生都知道学习是为了考上大学,将来找个好工作,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巨大动力。总体上新生刚刚升入初一但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初步的规划。
  (三)初中与小学学习的差异
  为了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找出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的因素。在本次调查中把学生由小学到初中学习变化所涉及的内容都罗列出来供学生选择。
  调查显示,竞争激烈、学习成绩下降、学习难度增大、学习方法不太适应是新生学习适应中最主要的四个问题。分别占到43.4%、 38.4% 、 37.4%、37.1%。和对于这些问题,有必要及有30.1%(91人)的学生表示有时不能接受,能坦然接受的占42.1%(127人);因为这些变化感到"经常"焦虑的占13.2%(40人),"有时" 焦虑的占43.4%(131人)。有很大部分的学生无法坦然接受并积极应对这些变化,由此产生的焦虑也不可避免。(详见下表2、3、4、5)
  调查显示:有40.1%的新生能根据环境的变化改变自己,接纳自己来适应环境。然而仍然有43.3%的新生不懂环境发生变化我们自身要做一些改变,这个数据恰好与表(1)学习问题50.5%相吻合,说明新生由于不懂学习环境发生变化自己要做调整而导致在这部分学生身上出现学习适应问题。
  调查显示:有43.4%的新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因学习不顺心产生消极情绪。长时间这样下去,学生的健康很让我们担心。这个数据基本与表(1)(3)吻合,根据这个数据应该得出一个结论;由于初一新生中有40.1%的学生不懂升入初中学习环境发生变化自身要改变而导致学习问题的出现,学习跟不上让这部分学生生活没安全感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
  调查显示:有86.7%的学生此时需要老师能给予学习方面的指导,这些学生都会在学习上有所进步,因学习问题产生的消极情绪也会随之减少。
  调查显示:有33.4%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但因为自己不能解决而被动学习的占22.6%。学生手中的资料有限,不能及时解决问题的现象十分普遍。一个问题没有及时解决,或问题堆积多了,就没有解决它的强烈欲望,容易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自信心。
  调查显示:过半的新生在英语科目的学习上存在较多的问题。其次是数学37.7%。现担任初一年级英语科目教学的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与小学知识的联系。
  调查显示:当初一新生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他们更愿意向好朋友倾诉,占35.1%,愿意自己消化的也占17.6%,而想与有关老师倾诉的比例最少,只占7.8%说明要建立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老师的关注和关爱,接受老师潜移默化的教导和影响还是相对有难度的。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根据调查与分析,显示我校初一新生有50.5%存在学习不适应,情绪和精神不适应分别排在第二和第三。导致初一新生不适应的心理因素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初中学习竞争激烈、学习成绩下降、学习难度增大、学习方法等方面有关。因此,作为学校的一名老师,我们应在今后的教学管理中,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培养良好的适应性。
  (二)思考与建议
  1.对初一新生进行生活适应教育
  学生到了一个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如我校是寄宿制封闭式管理的学校,大部分学生要住校,因此学生首先面临着如何照顾自己、独立生活的问题。只有先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为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2.初一新生适应新老师的教育
  我校是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学校,新教材的使用,对所有的学生及老师都是新的挑战。初中的学习无论是在课程的内容上还是在学习的深度以及学习方法上与小学都有很大的不同。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认同适应老师并共同探讨适应老师的具体可行性方法。
  3.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的适应辅导
  通过上心理活动课,使学生掌握记忆的方法;专心学习的方法;了解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区别,使学生认识到要有意注意投入课堂学习。
  4.关注学生心理发展,提高学生心理适应能力
  通过心理活动课,使学生了解初一新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郭一红,陈蔡主.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心理指导[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39-140
  2.攀富珉.团体咨询理论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1-15
  3.李英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M].2005,13(4)252-256
  4.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205-209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