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药物相关性颌骨骨坏死(MRONJ)主要是由二磷酸盐类药物,狄诺塞麦以及抗血管类药物引起的一类疾病,其中以二磷酸盐类药物为主。该类药物在20世纪末期被广泛用于治疗异常的骨代谢,尤其是骨转移癌、血源性恶性肿瘤以及骨质疏松。二磷酸盐类药物一直被认为是十分安全的,因此其使用量持续增加,直至2003年二磷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病例被首次报道。在全球范围内,具有MRONJ症状的患者正在不断增加。MRONJ的发生起始包括多种原因,药物的种类,给药方式,原发疾病,宿主情况,口腔情况,发病部位等均是导致该疾病的风险因素。美国颌面外科协会(AAMOS)对该疾病的临床管理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同时许多学者也展开了对该疾病的研究。本研究旨在能对该疾病能有更为系统全面地了解。研究方法:本文将对该疾病的发病机理,流行病学,致病因素,临床特征,诊断依据,临床处理指南以及最新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文献复习。同时,依据AAMOS提出的诊断标准,收集经临床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后被临床诊断为药物相关性颌骨骨坏死的患者6例。依据AAMOS的临床处理指南对这6名患者行相应的治疗,分析总结该指南的临床有效性。研究结果:对于MRONJ的治疗,如若患者可行停药治疗,死骨边界清楚,且患者身体情况可耐受手术时,外科清创术是治愈该疾病的最佳选择。然而并不是所有停药患者均适合手术治疗,患者的年龄,疾病分期,身体状况,家属以及患者自身的意见等都是影响是否行手术的因素。当然,如若患者不能停药,则保守治疗则是患者的首选,通过以上病例分析也可见,经过保守治疗,尤其是结合辅助治疗的患者,虽然病灶不能消除,但是其范围并未扩大,而且患者的主观不适也得到了控制。研究结论:MRONJ的预防在整个临床处理过程中是最关键的,用药前及时处理相关患牙以及用药后避免创伤性牙科治疗对于该疾病的预防十分重要。一旦发现MRONJ的发生,应谨慎处理,结合患者情况以及内科医生建议,制定适用于患者的治疗方案。AAMOS提出对该疾病的临床处理指南,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