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 of gastric cancer,PLGC)属病理学概念,指胃黏膜具有恶性转化可能性的病理改变,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和异型增生(dysplasia,Dys)是其两种最主要的类型。胃癌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胃黏膜在癌变之前多经历一个多步骤、渐进的过程,目前比较认可的模式为1988年Correa所提出的,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小肠型肠上皮化生-大肠型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由于胃癌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针对其病因学的一级预防比较困难,近几年对PLGC的干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早期发现PLGC并有效阻断其进一步发展是降低胃癌发病率的有效措施。目前,现代医学对PLGC的治疗大多以黏膜或胃大部切除为主,缺乏明确有效的可逆转病变的药物。中医药治疗本病无论是在症状的改善,还是在病理逆转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优势。PLGC属中医学"痞满","胃脘痛","胃胀","嘈杂"等范畴。近几年随着各学者的不断努力,其病因病机得到不断的补充和完善,虽然各有看法,但已基本达成一致。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与素体脾胃虚弱、情志失调、饮食失常、外感邪毒内犯有关,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胃气阴两虚为主,标实主要指气滞、痰凝、血瘀、热毒、湿阻等。病位在脾胃,与肝密切相关。在治疗方法上,总结大量的文献我们发现,中医药治疗本病多采用辨证论治,基本方加减,中成药,中医外治法等。中医药治疗本病优势明显,但同样也面临着一些问题,①中医治疗PLGC的方法众多,但缺乏主导方向;②中医治疗PLGC疗效缺乏共识性;③中医药治疗PLGC临床及实验研究有待完善。我们应切实的应用好中医基础理论,借助现代医学手段,使中医药治疗PLGC更加规范化、严谨化,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医药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