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中国西南、西北和东南大气背景点的气溶胶理化特征及其区域代表性和影响因素,在朱张、阿克达拉和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进行了大气气溶胶的采样(2004年3月–2005年3月)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除阿克达拉SO42?的平均浓度约为朱张的2倍外,两站PM10气溶胶中其它组分浓度较接近。OC、EC和SO42?在PM10中所占份额在朱张分别为38%、4.1%和20%,而在阿克达拉分别为26%、3.1%和31%。临安PM2.5中各组分浓度远高于朱张和阿克达拉,除SO42?对PM2.5的贡献率为29%外,NO3?、NH4+和K+在PM2.5中所占比重都高于其它两站,分别为11%、8.1%和2.5%,说明机动车排放、农田施肥及生物质燃烧源对临安站影响较大。气溶胶来源的初步研究表明朱张站植被对VOC的贡献在夏秋季较显著,阿克达拉站盐渍化的戈壁沙地扬尘有较稳定的贡献,而临安站更重要的是常年较强的人为污染物排放。NO3?/SO42?比值对比发现除中国西北地区仍以燃煤型污染为主外,东部和南部地区燃油型排放增长较快,已转变为燃煤和燃油混合型排放。气溶胶特征的季节变化朱张较小,而阿克达和临安都表现出较强的季节变化。气溶胶传输路径的季节变化在位于中低纬度的朱张和临安较大;而较高纬度区的阿克达拉传输路径季节性弱,其大气成分的季节特征主要与区域尺度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变化有关。季风气候对三背景点大气气溶胶特征有重要影响。朱张夏秋季随着西南季风增强,来自孟加拉湾的清洁气团输送频率增加,随之带来的降水也有利于气溶胶清除;而进入秋冬季随着西风输送路径增加,远源较为清洁的气团影响加强。阿克达拉秋冬季和春季均有较强的东亚冬季风影响,地表扬尘源有较稳定的贡献。而临安夏秋季随东亚夏季风的增强,来自海面的清洁气团及伴随的较频繁的降水使得大气较洁净;而冬季随东亚冬季风输送带来的欧亚大陆人为污染物及区内同步增强的污染物排放导致大气污染最为严重,冬季较稳定的大气层结也加剧了污染物的聚集和影响;春季冬夏季风交替时期还经常伴有亚洲粉尘的输入。三背景点气溶胶变化特征与附近城市一致,说明观测到的气溶胶特征能够代表区域范围内大气成分变化,适合作为区域大气本底站进行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