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产科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响,以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方法:选取2012.07~2013.12在我院分娩的130例产妇,按随机双盲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面的心理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分别观察两组产妇的心理状况、分娩状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SAS和SD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产程、出血量和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心理状况和分娩状况,从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提高产科质量,保障母婴安全。
关键词:心理护理;产科;产妇;分娩
前言
分娩既可以引起孕产妇的生理变化,又可以引起其心理变化,如焦虑、不安、恐惧甚至抑郁等不良情绪,尤其是初产妇,这种情绪改变可增加机体分泌皮质醇、肾上腺皮质激素、内啡肽、儿茶酚胺等,产妇会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肺内气体交换受限,从而导致子宫缺氧性收缩乏力、宫颈扩张速度降低、滞产、产后出血等[1],所以心理护理对孕产妇来说愈加重要。心理护理是指护理全过程中,护士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对产妇进行有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能够提高生产质量,现将我院产科应用心理护理的相关临床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来源于2012.07~2013.12在我院分娩的130例产妇,孕前均无高血压病、心脏病、肾炎及糖尿病病史,按随机双盲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观察组: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6.33±3.8)岁。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38.24±1.5)周。对照组: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7.02±3.6)岁。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8.16±1.4)周。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在研究过程中予以比较分析。
1.2方法
两组产妇入院后密切关注产妇的生理状况和各种妊娠反应,对照组仅对产妇进行常规基础护理;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具体如下:
(1)心理评估与关怀:护士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对产妇身体状况作出合理的评估,了解其身心情况以及各种合理性需要,然后针对产妇的不同情况施行综合护理措施。尊重产妇的个性,尽量满足产妇的需求,关怀和照顾产妇,表现出尊重、耐心、爱心。鼓励产妇以积极的心态,尽量配合治疗和护理,合理安排护理操作时间,避免影响产妇休息,保证产妇保持愉悦的心情。(2)加强健康宣教:由专业护理人员组成陪伴人员,向产妇讲解分娩的相关知识,解释相关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陪同产妇完成各项辅助检查,告知产妇及家属的临产征兆及其他能够缓解产妇疼痛的方法。同时,指导家属为产妇实施心理、行为干预,有效缓解其疼痛及紧张情绪,让患者有安全感,增加患者的信心[2]。(3)加强心理疏导:针对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以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由于产妇临产时剧烈疼痛,而且担心婴儿的安危,情绪极度恐慌,焦躁不安,此时应详细解答产妇的疑问,用鼓励的眼神、微笑的面容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使其保持积极心态[3]。③推广导乐分娩:导乐陪伴分娩的推广实施,增加了心理护理这一重要环节。产妇临产后由专人负责,指导其正常分娩的生理过程可能出现的症状,临产后出现的阵发性腹痛、阴道排液等分娩知识,使产妇对产程有所了解,对疼痛有思想准备。并教会孕妇在宫缩期间如何分散注意力,如何进行腰骶部的按摩以及镇痛时的深吸气,第2产程如何屏气用力等,使整个过程安全顺利进行[4]。(4)讲授育儿知识:针对剖宫产产妇展开健康知识教育,指导患者运用正确的方法使母乳喂养取得成功。鼓励产妇多参加社区活动,减缓心理压力,使其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迎接分娩过程,保证母婴健康。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的心理状況、分娩状况及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1)心理状况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上述量表各包含20个条目,分为1,2,3,4级评分,总分20~80分,统计总分,然后查得标准分T分,T分≥50分为阳性,分值越低表明心理状态越好。(2)分娩状况包括产程、出血量和剖宫产3个方面。(3)发放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项。在统一指导下,现场随机发放问卷并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表130份,收回有效问卷表130份,有效率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产妇心理状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的SAS和SD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产妇分娩状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的产程、出血量和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产妇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传统的医学模式只注重生物医学因素,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心理因素对产妇的影响。心理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应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各方面综合体的护理[5]。所以护理人员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运用感情、心理、个人品质和才能等影响力进行护理工作。产科孕妇的需求多种多样,所以在临床护理模式中,不但要为患者提供药物上的服务,也需要给予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并且不断运用规范的护理方法提供优质服务,使产妇真正得到人文关爱。有研究表明[6],科学的治疗配合积极的心理护理对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是非常重要的,能使患者在轻松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
本组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的SAS和SD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产程、出血量和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改善产妇的情绪及妊娠结局,提高产妇满意度,促进产妇身心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将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中,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强化家庭支持,建立健全的相关医疗保障制度,能有效缓解产妇的焦虑、抑郁情绪,缩短产程,减少出血量,降低剖宫产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万维琴.心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过程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4):3425.
[2]钟银彩.产科护理模式的转变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0):12-14.
[3]王玉琼,陈静,郭秀静.产前心理干预对产褥期妇女应对方式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7):623-629.
[4]黄玲.心理护理在产科分娩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15):1975-1976.
[5]李福娟,禹梅菊.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心理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3,9(1):6l-62.
[6]彭梅.个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5):157-161.
关键词:心理护理;产科;产妇;分娩
前言
分娩既可以引起孕产妇的生理变化,又可以引起其心理变化,如焦虑、不安、恐惧甚至抑郁等不良情绪,尤其是初产妇,这种情绪改变可增加机体分泌皮质醇、肾上腺皮质激素、内啡肽、儿茶酚胺等,产妇会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肺内气体交换受限,从而导致子宫缺氧性收缩乏力、宫颈扩张速度降低、滞产、产后出血等[1],所以心理护理对孕产妇来说愈加重要。心理护理是指护理全过程中,护士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对产妇进行有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能够提高生产质量,现将我院产科应用心理护理的相关临床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来源于2012.07~2013.12在我院分娩的130例产妇,孕前均无高血压病、心脏病、肾炎及糖尿病病史,按随机双盲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观察组: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6.33±3.8)岁。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38.24±1.5)周。对照组: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7.02±3.6)岁。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8.16±1.4)周。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在研究过程中予以比较分析。
1.2方法
两组产妇入院后密切关注产妇的生理状况和各种妊娠反应,对照组仅对产妇进行常规基础护理;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具体如下:
(1)心理评估与关怀:护士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对产妇身体状况作出合理的评估,了解其身心情况以及各种合理性需要,然后针对产妇的不同情况施行综合护理措施。尊重产妇的个性,尽量满足产妇的需求,关怀和照顾产妇,表现出尊重、耐心、爱心。鼓励产妇以积极的心态,尽量配合治疗和护理,合理安排护理操作时间,避免影响产妇休息,保证产妇保持愉悦的心情。(2)加强健康宣教:由专业护理人员组成陪伴人员,向产妇讲解分娩的相关知识,解释相关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陪同产妇完成各项辅助检查,告知产妇及家属的临产征兆及其他能够缓解产妇疼痛的方法。同时,指导家属为产妇实施心理、行为干预,有效缓解其疼痛及紧张情绪,让患者有安全感,增加患者的信心[2]。(3)加强心理疏导:针对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以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由于产妇临产时剧烈疼痛,而且担心婴儿的安危,情绪极度恐慌,焦躁不安,此时应详细解答产妇的疑问,用鼓励的眼神、微笑的面容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使其保持积极心态[3]。③推广导乐分娩:导乐陪伴分娩的推广实施,增加了心理护理这一重要环节。产妇临产后由专人负责,指导其正常分娩的生理过程可能出现的症状,临产后出现的阵发性腹痛、阴道排液等分娩知识,使产妇对产程有所了解,对疼痛有思想准备。并教会孕妇在宫缩期间如何分散注意力,如何进行腰骶部的按摩以及镇痛时的深吸气,第2产程如何屏气用力等,使整个过程安全顺利进行[4]。(4)讲授育儿知识:针对剖宫产产妇展开健康知识教育,指导患者运用正确的方法使母乳喂养取得成功。鼓励产妇多参加社区活动,减缓心理压力,使其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迎接分娩过程,保证母婴健康。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的心理状況、分娩状况及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1)心理状况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上述量表各包含20个条目,分为1,2,3,4级评分,总分20~80分,统计总分,然后查得标准分T分,T分≥50分为阳性,分值越低表明心理状态越好。(2)分娩状况包括产程、出血量和剖宫产3个方面。(3)发放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项。在统一指导下,现场随机发放问卷并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表130份,收回有效问卷表130份,有效率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产妇心理状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的SAS和SD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产妇分娩状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的产程、出血量和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产妇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传统的医学模式只注重生物医学因素,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心理因素对产妇的影响。心理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应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各方面综合体的护理[5]。所以护理人员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运用感情、心理、个人品质和才能等影响力进行护理工作。产科孕妇的需求多种多样,所以在临床护理模式中,不但要为患者提供药物上的服务,也需要给予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并且不断运用规范的护理方法提供优质服务,使产妇真正得到人文关爱。有研究表明[6],科学的治疗配合积极的心理护理对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是非常重要的,能使患者在轻松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
本组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的SAS和SD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产程、出血量和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改善产妇的情绪及妊娠结局,提高产妇满意度,促进产妇身心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将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中,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强化家庭支持,建立健全的相关医疗保障制度,能有效缓解产妇的焦虑、抑郁情绪,缩短产程,减少出血量,降低剖宫产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万维琴.心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过程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4):3425.
[2]钟银彩.产科护理模式的转变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0):12-14.
[3]王玉琼,陈静,郭秀静.产前心理干预对产褥期妇女应对方式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7):623-629.
[4]黄玲.心理护理在产科分娩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15):1975-1976.
[5]李福娟,禹梅菊.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心理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3,9(1):6l-62.
[6]彭梅.个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5):157-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