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数字联合反应编码效应(Spatial-Numerical Association of Response Codes effect,即SNARC效应)是指当人们对数字做大小比较或奇偶判断时,表现出左手对小数反应更快,右手对大数反应更快的倾向。这种数字大小与空间方位之间的联结不仅体现在反应时的快慢上,还体现在对反应的选择上。然而以往研究的刺激都是直观呈现,并且主要以反应时作为SNARC效应的考察指标,而很少将被试随机生成数字与反应选择结合起来。本研究的目的是考察在不直接呈现数字,而是在给定的数字范围内,让被试随机在头脑中想一个数字的情况下,数字数量信息是否依然会影响反应选择?本研究参考Daar(2008)的实验,将自由反应、奇偶判断和数量比较任务相结合设计了两个实验。实验一设置了四种刺激呈现时间(1000ms,1200ms,1400ms,1600ms)。首先给被试呈现数字(1,2,8,9)、符号(#,&)或问号(?)中任意一个作为刺激,被试看清楚后需随机用左手或右手按键反应。而看到问号时要先在头脑中想好"1,2,8,9"中的一个数字再随机按左键或右键。按左右键以及四个数字想的次数都要尽量平均。随后被试需要对之前看到或者想到的数字做数量大小(与5比较)和奇偶判断,这是我们推断被试所想具体数字的依据。结果发现:只有在刺激呈现时间为1600ms时,对于看到的数字,左手对小数比对大数反应得更多;对于想到的数字,左手对小数比对大数反应得更多。于是我们以相同流程进行了实验二,但仅采用1600ms一种刺激呈现时间,仍得到了与实验一相同的结果。以上结果表明:在感知觉未输入数字相关信息的情况下,数字与空间之间的联结仍然存在,并通过其对反应选择的影响表现出来。该结果支持了心理数字线模型,即数字在大脑中遵循从左到右、从小到大的空间编码,当对看到以及想到的数字进行自由反应任务时,数字与空间的联结都被自动激活。从大脑机制方面来看,这可能是因为数字加工以及对动作的计划、选择都激活了顶叶皮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