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作为社会群居性动物,能否被群体接纳影响着个体的生存以及幸福感。因此群体归属感对个体来说是一种重要的需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社会排斥无处不在(Williams,2001)。前人大量研究发现社会排斥不仅会给个体造成紧张、痛苦、愤怒而且会降低自尊感、存在感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控制感(Eisenberger,Gable,& Lieberman,2007;Williams,2007)。由于人们对社会接纳的强烈需求,社会排斥会影响个体接下来的一连串的行为、心理应对。遭受排斥的人的决策也可能会改变。其中个体的理性认知和情感如何在决策中相互作用是我们想要探究的。前人研究中关于社会排斥对公平感的影响较少,G(u|¨)roglu等人(2012)在对社会排斥和对排斥者的惩罚的脑成像研究中发现被试在给排斥者分更少的钱并在此过程中激活了涉及观点采择、经典心理理论区和掌管负性情绪的部分脑区--颞顶联合区(TPJ)、颞上沟(STS)和腹外侧前额叶(vlPFC)。这表明,社会排斥有可能影响公平感的加工,但这个研究只说明个体会因为排斥者改变自己行为的公平水平,但其中动机和意图却无法得知即无法依据该项研究就能判断被试是不是为了惩罚排斥者而少分给对方钱。而且社会排斥是如何影响个体对排斥源的行为的公平性的感知和反应也不得而知。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公平加工的经典范式-最后通牒博弈(Ultimatum Game)并且利用ERP技术探究个体作为接受者遭受排斥后对分配者的行为公平性的加工。我们主要关注FRN和P300这两个对金钱分配的公平评估较为敏感的ERP成分。FRN是一个在反馈刺激出现后200-350ms之间的一个负走向波,主要分布在中前额区域,源定位于扣带前回(ACC)附近。负性的反馈相对于正性反馈会诱发一个更负的FRN。一系列研究证明FRN会被社会因素影响,例如人际关系、责任感、任务的参与感以及所有权等。这些研究表明FRN也许反映了个体对结果主观价值的加工。本研究中,我们预期和公平分配相比不公分配会引发一个较大的FRN;和陌生人相比较,被试会对排斥过自己的人的不公平分配更为敏感,即FRN会更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