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体育师范生是学校体育教师的后续储备力量,学校体育工作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师的素养高低,提高体育师范生核心素养能力,成为当前体育师范生教育改革的重点问题之一。核心素养是每个人发展与完善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需的基础性素养,是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2]。体育师范生核心素养是一个以教师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整体概念,是指体育师范生在文化基础、专业道德、体育技能、教学技能、自主学习、实践创新六个方面应具备教师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本研究基于核心素养内涵,结合体育学科特点,从体育师范生核心素养要求出发,提出体育师范生核心素养培养途径,为体育师范教学教育改革提供依据。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CNKI等网上档案库进行检索查阅,搜索关键词"体育师范生"、"核心素养"、"体育师范生培养"、"核心素养培养"、"体育师范生核心素养"、"教师专业发展"等等,参考了相关信息,为本研究论文构架找到理论基础。又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等多方网站进行网上文献资料收集,为深入了解本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同时翻阅相关报纸及书籍。通过这些大量的资料获得了合理有效的理论指导。2)专家访谈法根据研究需要,对体育院校与教育部门相关领导以及专业教授、宁波市资深老教师、体育教研员共计15名专家进行实地走访、电话访谈、网络访谈,采取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就体育师范生核心素养培养现状、影响因素、解决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访谈,以获取更深层的观点和基础材料。了解我国体育师范生核心素养培养短板及未来走向,对访谈内容及结果进行分析并整理,为确定核心素养的要素及培养路径提供依据。3)问卷调查法根据本研究目的,设计《体育师范生核心素养要素指标》调查表。问卷设计过程中,走访专家听取意见,并请专家对问卷内容效度进行评定,同时通过Cronbach’α系数(0-1之间)来分析信度,如果越靠近1,则信度越高,本调查问卷系数为0.749,说明信度比较高。选择体育教师、体育教研员、学校体育教研组长等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28份,回收119份,回收率92.9%,其中有效问卷112份,有效率94.1%。研究结果:1)体育师范生核心素养要素认同调查分析a)核心素养一级要素认同调查分析b)核心素养二级要素认同调查分析文化基础要素认同调查分析专业道德要素认同调查分析自主学习要素认同调查分析体育技能要素认同调查分析教学技能要素认同调查分析实践创新要素认同调查分析2)体育师范生核心素养培养路径a)立德树人,修炼师范生专业道德b)多能一专,全面发展师范生的体育技能c)方法创新,强化师范生教学技能d)专业自觉,培养师范生自主学习能力e)实践中学,培养师范生实践创新能力f)文化育人,扎实师范生文化基础研究结论:1)体育师范生六维度核心素养认同程度较高。基于核心素养理论框架,结合体育师范生特点,经相关专家的访谈与认同,归纳提炼体育师范生六维度核心素养,依次为:专业道德、体育技能、教学技能、自主学习、实践创新、文化基础。六维度的核心素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然而不同阶段对体育师范生核心素养培养可以有所侧重。2)对标现状,选择相应培养路径以提升核心素养。基于体育师范生核心素养,根据体育师范生培养现实状况,针对存在的短板,选择体育师范生核心素养培养路径,首先通过立德树人,修炼师范生专业道德,其次促进专业自觉,培养师范生自主学习能力,第三实现多能一专,全面发展师范生的体育技能,第四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师范生教学技能,第五倡导做中学,培养师范生实践创新能力,第六加强文化育人,扎实师范生文化基础。3)体育师范生核心素养培养路径选择必须有相应条件保障。体育师范生核心素养培养具有诸多路径可供选择,但必须依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并有相应的政策、体制机制等条件保障,同时需要多方联动,才能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