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是眼眶的一种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慢性、多系统损害的疾病,与甲状腺功能亢进密切相关。从首次报道至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在成人眼眶疾病中,甲状腺相关眼病在国内外的发病率均位居第一位,约占20%。甲状腺相关眼病早期可表现为眼部充血、结膜水肿、眼睑退缩、上睑迟滞,继而可出现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斜视、复视、视力减退等。通过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相关影像学的检查可明确诊断。主要病理改变是眼外肌肥大。1886年,Silcock在一位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的尸检时第一次发现眼外肌的改变。大体检查可见眼外肌增粗肿大、体积可为正常的2~5倍。光镜下肌细胞间隙增大,轻者肌纤维肿胀、条纹消失,重者肌纤维破坏,特别是围绕血管部位的间质明显水肿,炎细胞浸润,GAG沉积。对于诊断明确的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激素、放射治疗及手术治疗三大类。糖皮质激素药物不仅具有抑制自身免疫和非特异抗炎作用,还能抑制成纤维细胞合成和释放GAG。对于活动期的甲状腺相关眼病可明显改善临床体征。所以常作为活动期甲状腺相关眼病的首选药物。眼眶局部放疗的主要机制是其非特异抗炎作用和淋巴细胞对射线高敏感性。低剂量即可抑制淋巴细胞,改变辅助性T细胞/抑制性T细胞(Th/Ts)比例,还可使眶内成纤维细胞分泌GAG减少。当病变已纤维化,则对射线不敏感,因此该方法仅对早期和活动期的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疗效显著。因此,甲状腺相关眼病治疗的一般原则:对于轻度甲状腺相关眼病,给予局部保护治疗;对于严重甲状腺相关眼病,需先确定其活动度,若为活动期应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或)放射治疗等治疗,若为静止期应考虑手术治疗。而甲状腺相关眼病活动度的判断对疾病分期、治疗方案的正确选择及疗效的预测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无甲亢症状或甲亢已控制的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应加强研究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给药方式、剂量以及并发症;眶部放疗的方法、剂量及周期;眼眶减压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并发症;以及早期放疗联合激素应用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