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参是我国重要的高附加值人工养殖海珍品种,为山东、辽宁两省十多年来快速发展的支柱性海水养殖产业。2005年,全国海参年产量已达到6.5万吨,而2011-2013更达到13~15万吨的水平,年总产值超300亿元。然而随着饵料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行业发展对优质饵料的需求更加迫切。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从2005年开始从事海参健康养殖及病害防治研究,2008年申请"一种海参用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生产方法"(ZL 200810012058.2)专利并获得授权。2011年与山东威海金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进行海参及鲍鱼微生物新型发酵饵料产品的中试工艺放大研究。应用专利技术,通过多种微生物对传统海参饲喂原料进行生物发酵,降低了饵料聚合度,产生小肽、羟基丁酸、赖氨酸、酵母素、乳酸菌素及其它生物促长因子,同时还提高了饵料蛋白质的含量,增加各类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的含量。这不仅有益于海参的消化吸收,还对海参肠胃微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促进其代谢功能,提高了免疫力,从而成为优质高效的新型生物饵料。先后进行海洋胶红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的1吨罐、10吨罐液体发酵,进行50立方固体池全自动程控规模发酵,试制产品数百吨。喂养试验应用获得满意的结果,2012年12月备案产品企业标准:生物活性饵料Q/1083WJP002-2012;水产养殖用微生态制剂Q/1083WJP003-2012。进一步,经过对新产品生产技术的工程化、规模化,建立了深层液体发酵罐与发酵池联动生产线,优化及完善了发酵及产品后加工工艺,为实现年产万吨规模奠定了基础,从而将为我国海珍品的健康养殖及加速发展做出一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