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吸气肌力量一直被认为是通气能力的重要标志和整体表现的预测因子。呼吸肌疲劳是由于代谢反射而限制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反射增加交感收缩血管和运动肢体血管的收缩,导致流向四肢的血流减少,降低氧交换率,增加酸痛和不适感,从而加速运动时的肢体疲劳;研究发现吸气肌训练可以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肺功能和活动能力。谢福志通过meta分析认为,一天2次,6-10次/周、持续8周抗阻训练对吸气肌力量效果显著,且可以提高自行车、游泳和跑步等项目运动员的有氧耐力。但是,目前关于吸气肌训练是否改善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和无氧运动能力还存在争议。皮划艇项目比赛距离包括200米、500米和1000米,比赛时间持续约45秒-4分钟,这需要皮划艇运动员具备较高的有氧能力和无氧能力;本研究旨在探讨8周吸气肌训练对皮划艇运动员吸气肌力量、有氧运动能力和无氧运动能力的影响,为皮划艇运动员吸气肌训练的可行性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以云南省皮划艇队8名女子皮划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8名运动员在本研究前均未进行过呼吸肌训练;使用吸气肌训练器(POWER-BreathePLUS,英国)进行吸气肌训练8周,每周6天,每天2组,在上午或下午训练前的准备活动前进行训练,每组进行30次吸气肌训练,训练负荷以吸气肌肌力测试基础值的百分比为基础,从30%开始到70%;在干预前后测试运动员的最大吸气压力(MPI)、最大摄氧量(VO2max)、运动经济性、30秒测功仪平均功率和10秒测功仪峰值功率;采用递增负荷测试来评估运动员的有氧能力,主要指标包括VO2max和相对体重的VO2max等。递增负荷测试的方案为采用测功仪(Concept 2,美国)进行测试,测功仪阻力系数统一设置为115,运动员佩戴心肺功能测试仪(Cortex MetaMax 3BR2,德国),起始负荷为120 w,起始桨频为18桨/分,后每两分钟负荷增加20 w,桨频每两分钟增加2桨/分,直至运动员力竭;VO2max的判定依据参考其他研究的相关标准,通过配套软件(Metasoft studio,德国)进行计算。计算功率为180 w的两分钟平均摄氧量(PW180-VO2)、平均相对摄氧量(PW180-RVO2)和平均心率(PW180-HR)来评估运动员的运动经济性。采用Wingate30秒方案进行测试,运动员在测功仪(Concept2,美国)上进行测试,测功仪阻力系数统一设置为115,运动员全力完成30秒测试,记录30秒平均功率和相对体重的平均功率;运动员在测功仪(Concept2,美国)上进行10秒全力测试,测功仪阻力系数统一设置为115,记录运动员测试期间的峰值功率和相对体重峰值功率用来评估运动员磷酸原代谢系统的能力;使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取得数据经正态分布检验后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运动员干预前后的吸气肌和运动能力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差异分析,以P<0.05为显著性水平。研究结果:(1)经过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运动员在干预后MIP显著提高了55.0%,78.9±19.0 vs.122.3±10.8 cmH2O,P<0.01。因此,经过8周吸气肌训练,运动员的吸气肌力量得到显著提高;(2)运动员在干预后VO2max和相对VO2max分别显著提高了5.5%(3284.1±164.7 vs 3463.1±91.3 ml/min,P=0.01)和5.0%(50.3±4.0 vs 52.8±4.5ml/min/kg,P=0.01),同时最大通气量提高了4.4%(109.9±12.5 vs 114.7±14.1 L/min),但无统计学意义。对恒定180瓦的摄氧量和心率进行分析发现,PW180-VO2和PW180-RVO2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是PW180-HR显著下降了3.1%(154.0±10.1 vs149.3±9.1beat/min,P=0.01)。因此,运动员经过8周的吸气肌训练后,VO2max和运动经济性都得到提高;(3)运动员在干预后的30秒平均功率提高了2.5%(392.8±32.0vs402.6±34.5w),但无统计学意义。10秒峰值功率提高了2.3%(474.4±57.8vs485.5±39.2 w),但无统计学意义。同时,30秒相对平均功率和10秒相对峰值功率都无显著性变化。因此,8周吸气肌训练对运动员的无氧能力无显著影响。研究结论:(1)8周吸气肌训练可以显著提高女子皮划艇运动员的MPI、VO2max和运动经济性;(2)8周吸气肌训练对女子皮划艇运动员的无氧能力无显著提高;(3)建议综合吸气肌训练和专项训练来提高皮划艇运动员的运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