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据2003年全国大型脚型测量工作的统计数据与上个世纪60年代第一次全国脚型测量的结果相比,12-30岁的人群中,扁平足患病者竟有20%的增幅。儿童和青少年为扁平足的高发人群,特别是儿童,发病率高达60%。9-10岁是足弓形成的关键时期,患扁平足的人,在进行长期站立、行走或跑跳等活动时,小腿和足部容易疲劳甚至疼痛,对正常生活产生一定影响。扁平足可通过手术、药物或矫形鞋垫等手段来进行治疗,手术治疗成本较高、风险较大,药物治疗见效较慢,又由于儿童骨骼中软骨成分、水分和有机物多、无机盐少,可塑性强,不可完全依赖手术或药物治疗,因此,足部矫形器是最适合儿童的治疗手段。本研究通过分析比较9-10岁穿戴矫形鞋垫后的扁平足受试者与未进行干预的扁平足受试者足部形态学变化特征,探究矫形鞋垫对儿童扁平足形态的矫正效果。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9-10岁男童进行基本情况筛选,选出40名儿童作为扁平足测试对象。再对这40名儿童进行足弓指数测试,选取足弓指数低于25的14名罹患扁平足的儿童作为受试对象。将14名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组(F0)和矫形鞋垫组(F1),每组7名受试者。对矫形鞋垫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干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矫形鞋垫组需穿戴特制的矫形鞋垫进行每日的活动,每日穿戴时间不低于8小时。根据人体足底压力的特点来制作个性化的矫形鞋垫。干预前后用足底2D扫描系统仪进行数据采集,采集的指标数据包括穿戴矫形鞋垫的舒适度与稳定性,足宽与足长,足弓指数。测量干预前、干预第1、2、3、4、5、6个月之后共7次矫形鞋垫组的舒适度和稳定性参数,干预前、干预2、4、6个月之后矫形鞋垫组共4次足宽与足长、足弓指数,得到受试者干预前后的舒适性和稳定性的量表数据以及足部形态学变化参数。将受试者穿戴矫形鞋垫的自我舒适度和稳定性、足宽、足长与足弓指数量表的统计结果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并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方法分别进行矫形鞋垫的舒适度、稳定性的量表数据及患有扁平足男童干预前后足部形态变化指标的分析。研究结果:扁平足男童穿戴矫形鞋垫6个月后的舒适性(3.86±0.66)极显著优于干预前(1.36±0.50)的舒适性(p﹤0.01),与干预后第2个月(2.50±0.52)、第4个月(3.43±0.76)有显著差异(P<0.05);扁平足男童穿戴矫形鞋垫6个月后的稳定性(4.43±0.65)极显著优于干预前(2.57±0.65)的舒适性(p﹤0.01),与干预后第2个月(3.50±0.52)、第4个月(4.07±0.73)无显著差异(P>0.05)。扁平足男童进行矫形鞋垫干预2个月之后出现主观感觉有效阈值。扁平足男童不施加任何干预6个月后,足长(22.2±0.85)较干预前(21.61±0.86)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穿戴矫形鞋垫6个月后,足长(21.90±0.55)较干预前(21.33±0.78)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可知两组的足长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扁平足男童不施加任何干预6个月后,足宽(9.21±0.44)较干预前(9.16±0.47)无显著性差异;穿戴矫形鞋垫6个月后,足宽(9.09±0.43)较干预前(9.21±0.40)有显著性差异(P<0.05),较对照组(9.21±0.44)有显著差异(P<0.05);扁平足男童不施加任何干预6个月后,足弓指数(%)(34.33±2.37)较干预前(34.1±2.65)无显著性差异;穿戴矫形鞋垫6个月后,足弓指数(31.31±3.95)较干预前(34.99±2.85)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较对照组(34.33±2.37)有极显著差异(P<0.01)。研究结论:矫形鞋垫能有效改善儿童足宽和足弓指数。矫形鞋垫能有效改善儿童的舒适度和稳定性,从2个月开始有明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