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具象雕塑作为中国当代雕塑的重要部分,对其在上世纪90年代的转型进行研究,无论是对当代具象雕塑自身还是当代雕塑在今天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代替的意义,本文的研究对于明晰中国当代具象雕塑的发展脉络也将是有益的。本文把研究的重点聚焦于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具象雕塑作品和雕塑家,通过对相关作品的题材内容、形式语言、表现手法和材料运用四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对比分析和研究,明确其是如何转型的,以及转型的时代背景和西方当代雕塑对其的影响。本论文研究的中国当代具象雕塑的时间进程按当代雕塑中狭义的划分,设定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更为准确地说就是1990年以后。本文第一章对写实雕塑的发展脉络从三个阶段进行了梳理,分别为:写实主义因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因素和现代主义因素,明确写实雕塑自从西方引入以来的发展。第二章就当代具象雕塑转型的原因从知识和文化的转型、学院的变革和西方当代雕塑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明确了具象雕塑转型的具体原因。第三章从普通人物成为表现的主体、“物”成为独立的主题、人体雕塑以当代具象的面貌出现三个部分来分析具象雕塑的题材内容是如何转型的。第四章从基座的消失、姿态的求变、形体的不完整和重复的力量四个部分来探讨具象雕塑形式语言的转型。第五章从具象雕塑作品表面的处理、超级写实手法的借用和色彩运用的普遍化三个部分来分析具象雕塑创作手法的转型。第六章从现代材料的发掘、传统材料的再认识和综合材料的介入三个部分来分析具象雕塑材料的转型。第七章则从具象雕塑转型后的现状和思考来探讨今天的当代具象雕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两个开放性的问题:今天,具象雕塑在雕塑学科中的地位如何?是否坚持具象雕塑教学?这是一个未完成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