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任务。而散文作为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最多的文学体裁之一,一直受到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它既能陶冶学生的性情,涵养学生的品格;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鉴赏能力。本文秉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术思路,以中小学语文中林清玄散文作品作为切入点,探究其重要存在意义以及教学实践方法,以期为中小学语文中的散文教育与散文教学提供更为明晰的坐标定位和更为切实的教学方法。绪论部分简介本文的研究意义,展示学界探究中小学语文教育中林清玄散文的现状,并阐述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一章从教材场域与考试场域两个方面切入,梳理其中林清玄散文作品的选用情况,并根据相关数据勾勒中小学语文教育中林清玄散文作品的呈现谱系。第二章从审美内涵、德育价值、普世意义三个向度出发,对林清玄散文作品广泛进入中小学语文课堂的原因进行剖析。就审美内涵而观,林清玄散文有广博温馨的人文情怀、言浅质深的哲理禅趣、自然素朴的语言风格。就德育价值而观,林清玄散文有对理想人格的书写与呼吁、对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弘扬。就普世意义而观,林清玄散文有“适用于时”的时代性、“感同身受”的可读性。第三章立足于精神维度和审美形式两个层面,对林清玄散文作品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从精神维度层面展开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巧设导语,创设情境,为学生铺设一条通往审美的道路;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意象,把握作品情感,来触及作品的精神层面;通过引导学生品读重点,抒发感悟,来达到真正精神上的升华。从审美层面展开教学,教师可以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美文;可以通过借助图画等媒介,带领学生感知美的意境;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锤炼字词,来品味作品的语言。第四章对现阶段中小学语文林清玄散文作品教学提出建议。首先在选文布局中提出由浅入深的理念。其次注重学生自身对作品的理解、探究,提倡个性化阅读。最后注重学生在课外对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导学生从己知走向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