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使用500hPa 月平均高度场和海温场的格点资料以及中国热带气旋(以下简称TC)年鉴等资料,利用“二次多项式预测模型”建立热带气旋气候预测系统,制作西北太平洋、南海及登陆或严重影响我国、登陆或严重影响广东的热带气旋年、月频数和最大强度的预报。首先分别计算前期北半球500HPA 月平均高度场格点资料、全球海温场(SST)月平均格点资料与后期各月预测对象(不同区域热带气旋发生频数和强度)的相关系数,结果显示,前期的500 hPa 高度场、海温场与后期预测对象之间分别存在着若干相关系数较大(通过 0.05 或0.01 显著性检验)的显著区,且其区域范围较稳定,用显著区的前期月平均500 hPa 高度场、海温场格点资料可以预测后期TC 年、月频数和强度;分析两个相关场显著相关区的统计特征,进一步分析其天气气候学意义和物理意义,选取若干相关系数高的格点,构成组合因子,相关分析表明组合因子在大多数情况下拟合和预测能力较高;用权重回归方程综合各组合因子,所构成的自变量与预测对象的相关系数比各个单因子和各个组合因子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均有明显提高;最后利用“二次多项式预测模型”,建立TC 强度和频数的二次多项式预测方程,所构建的热带气旋频数和强度的气候预测系统近年已投入业务使用。利用所建预测系统,对2005~2010 年热带气旋频数的预测和检验结果表明,系统对西北太平洋(含南海)活动、登陆或者严重影响广东的TC 频数趋势预报效果较好,正确率为 83.3%,登陆或者严重影响我国TC 其次,正确率为67.7%,影响南海北部的TC 频数预测效果欠理想,正确率为50%;但系统对极端频数的预测能力较差。对2005~2010 年南海热带气旋强度预报检验发现,7 月、8 月以及年TC 强度预报效果较好(6 年准确率100%),9 月、10 月次之(准确率分别为66.7%和83.3%),而6 月预报效果欠佳(准确率50%)。另外,实际预报检验对比发现,使用11 月500 hPa 高度场和2 月SST 场比其它月份的预报效果更好。预报试验和检验表明,动态的二项式曲线预报模型,有较高的拟合能力,在业务应用中预测效果较好。该方法易于扩展使用,可以根据不同预报对象和时段的要求,选用其它不同的预报因子,制作如热带气旋旬频数、季、月和旬雨量等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