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畅通校园足球运动员上升通道是事关校园足球出路的大事,教育部高度重视,并下文指示各地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本研究以上海市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输送体系为例,全面了解校园足球输送体系现状,深入剖析影响输送体系的瓶颈问题,以期寻找拓宽球员出路的方法。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访问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登陆中国知网,以"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输送体系"为主题词查阅相关文献资和电子资料。2、实地调查法:从2016年10月--2017年5月,课题组先后考察了杨浦区、黄埔区、浦东新区、普陀区等14个区的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与相关负责人进行深入访谈。3、问卷调查法:课题组并于2016年6--12月间,对上海市16个区县精英训练营进行了实地调研,向16个区县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办公室负责人发放《上海市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输送体系研究——-专家问卷》16份,全部回收完毕。4、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研究结果:1、各区县精英训练营现状(1)各区县组建训练营数量情况上海市现有男、女各年龄段精英训练营83个。其中,男子U-11,16个;U-13,14个;U-15,10个;U-17,12个。女子U-11,12个;U-13,9个;U-15,6个;U-17,4个。各区县训练营的数量略有不同,有11个区县的训练营数量超过5个(含5个),占各区县总数的68.75%。(2)各区县各年龄营员数量情况上海市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共有营员2279人,距离上海市教委提出的"使参营训练的总人数达3000人以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其中,男子营员1589人,女子营员690人,男子营员数量明显多于女子营员。(3)各区县训练营输送体系情况上海市有4个区县拥有完备的男、女精英训练营输送体系,它们是杨浦区、金山区、普陀区和闵行区,占全市区县总数的25%。另外,还有4个区县只具有完善的男子输送体系,它们是浦东区、黄埔区、徐汇区和宝山区。其它区县则不同程度地出现断层。综上所述,上海市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输送体系基本框架已经形成,但各级训练营之间的衔接有待机一步加强,而最严重的问题是出口不畅,各区县普遍缺乏与高校或足球俱乐部的联系,球员出路只能依靠学生自己寻找,严重影响了校园足球的成材率和社会声誉。2、精英训练营输送体系影响因素分析课题组以"您认为影响精英训练营输送体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为题,对上海市16个区县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负责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招生政策、家长支持、学业压力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校园足球活动的缺失是影响输送体系的4个主要因素。(1)招生政策就目前上海市体育特长生招生工作而言,主要体现在三个阶段: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课题组经调查了解到,体育特长生招生政策的瓶颈出现在初中升高中和高中升大学两个阶段,而其中以高中升大学尤为严重。(2)家长支持作为青少年的监护人,家长的支持对于青少年从事足球运动有着近乎决定性的作用。(3)学业压力校园足球开展情况与球员年龄呈现剪刀差现象明显。小学开展情况最好,场面极其热闹。中学阶段,随着课业负担加重,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学生数量在逐渐减少。在高考的重压下,上海能够保留足球队,坚持长年训练、比赛的高中球队已经凤毛麟角了。(4)中等职业学校校园足球活动的缺失调查中我们发现,精英训练营营员数量在U-15到U-17过渡的阶段,出现一次明显的营员流失。其主要原因就是非户籍学生无法在上海普通高中就读。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成立之初,由于种种原因,校园足球活动只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中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并未纳入活动范围。研究结论:1、适当放宽足球特色学校招生政策在国家考试招生入学制度改革总体框架内,探索中小学招生相互衔接的招生模式,形成相应的招生及足球运动员合理流动政策,允许足球特长生在升学录取时合理流动。2、拓宽足球特长生出路一要积极构建教育系统与体育系统的流动平台,让适龄孩子可以在两个系统之间顺畅流动。二要适当增加招收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的高校数量,让更多的校园足球学生运动员进入高校。三要加强与职业足球俱乐部的联系,为校园足球优秀运动员进入职业足球俱乐部搭建平台。3、构建上海一盘棋的整体输送体系应建立"校园足球布点学校——-区县精英训练营——-市精英训练营"紧密衔接,上下贯通,左右顺畅的人才输送体系。4、妥善解决足球特长生文化教育问题妥善处理足球特长生文化教育问题,是赢得家长认可、提高球员成材率、增强训练营吸引力的重要举措。5、建立体育特长生高考升学单独报名号建立体育特长生高考升学单独报名号,这样,他们的文化课成绩就可以与其他同学区别开来,也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校方的后顾之忧。而解决了校长的后顾之忧,就是解决了校园足球的动力机制问题。6、大力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校园足球活动近年来,上海持续加大"中本贯通"力度,在此大背景下,大力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校园足球活动不啻为一剂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