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鹅呼肠孤病毒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初步研究

来源 :第十六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鹅呼肠孤病毒的试验研究,接种鸡胚死亡时间集中在96144h,在接种部位尿囊膜有蚕豆大小坏死斑,尿囊膜增厚,死亡胚体全身皮肤充血,月于脏肿大,在肝脏表面可见细小出血点,有些肝脏上有明显的白色坏死点。通过13T-PCR扩增,1%凝胶电泳后,得到预期大小条带,PCR产物测序结果与预期核昔酸序列一致。将收获的病毒尿囊液接种鹅胚成纤维细胞,接种120h后,未见细胞病变,收获细胞悬液,反复冻融3次后,继续在鹅胚成纤维细胞上传代,至第6代出现稳定细胞病变。细胞病变出现在接种后60 h,细胞皱缩脱落,对照组细胞生长正常动物回归试验中,3日龄雏鹅接种后3d全部死亡,剖检肝表面和实质有大量的淡黄色坏死灶,脾脏萎缩。2周龄准鹅感染后,死亡1只,部分鹅出现关节麻痹,无法站立。剖检后可见部分鹅肝脏表面有出血点,脾脏肿大,胰脏有点状出血及坏死灶。病理切片显示,主要病变为弥漫性的出血性坏死性肝炎。切片中几乎看不到完整的肝腺泡,坏死区范围较大,相连成片。坏死区中的肝腺泡结构完全破坏,肝细胞崩解,成为一片淡红染色的蛋白质性细网状结构物,充满坏死肝细胞形成的空泡和残留的核碎屑,坏死区周围有大片出血区,其中腺泡组织被破坏或完全消火;脾脏广泛出血、坏死;胰腺实质多发性灶状坏死;肾脏实质严重浊肿,实质组织变性、坏死和炎症病变。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与传统开颅切除术对脑胶质瘤临床效果及1年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四川省大邑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58例,按
目的:探讨头颈部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头颈部神经鞘瘤的诊治水平。方法:44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前均行B超及CT检查,其中B超诊断符合率为72.7%.普通CT诊断符合率为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