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耗散结构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竞技篮球系统的特征进行分析。耗散结构理论可概括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部某个参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通过内部作用(涨落、突变)产生自组织现象,使系统由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的有序状态。这种在非线性区形成的有序结构,由于需要不断与外界交换能量或物质才能维持,因此称之为"耗散结构"。保持复杂系统的开放性是耗散结构形成的前提,远离平衡态是必要条件,非线性相互作用是内在机理,涨落机制是复杂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触发器。耗散结构理论的提出,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很多领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一)开放性,从后备人才选拔来看我国竞技篮球运动员基本上都是来自各个地方的俱乐部、体工队和体校,处于封闭式的选拔体系;因此,在竞技篮球后备人才的选拔上,我们应该打破壁垒,增加系统的开放性,进行多元选拔,扩大人才输送途径。从后备人才培养来看,注重训练、轻视教育,与社会脱轨的培养模式,导致运动员在文化方面的知识严重不足,同时也背离了当今世界球队"高智慧"发展趋势;因此,要加大球员在更大范围内的开放性。首先,我们应该保障竞技篮球运动员受教育的权力。其次,合理安排训练和文化教育的课时。第三,要在体教融合背景下,完善运动员教育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培养出面向社会的高水平竞技篮球运动员。从竞技篮球改革思路来看,中国竞技篮球的市场还处于封闭未开放状态,因此,应该让竞技篮球成为体育产业的一部分进入市场,通过市场经济的作用来促进竞技篮球的发展,从而更好的满足观众对竞技篮球的期待。(二)平衡态,我国竞技篮球系统处于平衡态,从管理者到教练员再到球员,都呈现出一种被控制的状态,这种控制使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管理者被制度所控制不敢尝试新的管理模式,教练员被成功的训练方法所控制不去探索新的训练方法,而球员则被管理者和教练员控制,他们认为一切有规可循的都是合理的,一切与计划和制度相违的都是违规的,所有的表象都是为了保持系统在既定的轨道上运行,使系统不出差错。我国竞技篮球系统尚且处于一个封闭状态,导致我国竞技篮球发展出现停滞,竞技篮球整体实力出现下降的状态;因此,竞技篮球系统远离平衡态,首先在整个系统内要有一种远离平衡态的思想,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教练和球员都要具备这种思想,需要打破平衡,挣脱束缚,不断的创新;其次远离平衡态需要管理者抛弃俗套的管理方法和措施,同时教练员的训练方法和训练理念要及时的更新,球员需要积极提出新的想法和灵感;此外训练器材和设备也要不断更新,在这样的环境下最终会呈现出"提高"大于"下降"、"学的"大于"忘的"的这样一种非平衡的动态。(三)非线性作用,竞技篮球系统由管理人、教练员、球员、裁判员等多种因素构成,元素间关系错综复杂,具有非线性相干特征,在竞技篮球系统中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会造成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所以球员和教练员要抛弃叠加的线性思维。善于运用非线性作用的力量。同时教练要不断激励球员,提高球员的训练兴趣,引导每个球员发挥自我效能感,积极思考,不断进步。这样的环境才能使非线性作用不断在竞技篮球系统内发挥作用,球员的成绩才能显著的提高,竞技篮球系统才会不断形成更高层次的耗散结构。(四)涨落机制,在竞技篮球系统发展过程中,随时随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涨落,规则的改变,训练方法和技术的更新、政策的颁布等都属于竞技篮球系统发展过程中的涨落。因此教练员和管理者需要合理的利用这些涨落,首先,教练要对球员的思维进行合理的引导,开阔球员视野,改变以往的训练模式,创造新的训练环境和训练方法,这样可以帮助球员树立新的思维方式,更好地引入负熵流,克服正熵流,进一步向自组织靠拢。其次,竞技篮球主要是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为主,而人体本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训练的过程呈现出一种非线性的关系,它受生理、心理、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教练员要时常关注球员内部的涨落,把握球员的变化情况。竞技篮球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唯有坚持自组织,不断加大系统的开放性,远离平衡态,走非线性道路,合理把握涨落,才能不断提升实力。竞技篮球实力的提升是系统内无数个小涨落"引起"巨涨落"的结果,是系统不断向更高层次的有序状态发展,形成全新的耗散结构,从而促使我国竞技篮球系统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