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髋关节镜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髋关节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4月~2017年7月收治脊柱关节病患者37例,年龄17岁~27岁,均存在患髋疼痛反复发作史,病史2月~6年,其中双髋疼痛7例,就诊时一侧髋关节疼痛明显,所有患者疼痛发作频率平均3.3次/年,疼痛期平均23天。所有患者术前HLA B-27阳性,X线未见患髋关节间隙明显狭窄(关节间隙大于2mm),MRI均提示髋关节积液,5例出现股骨头脂肪抑制序列局部高信号,但软骨下板完整,未见股骨头及髋臼侧明显的骨性破坏。全部患者术前ESR均高,9例CRP增高,5例WBC升高。对所有患者行一侧髋关节镜下关节腔清理术。手术方法:患者平卧位于牵引床,全麻以获得良好的麻醉、肌松效果,患肢轻度外展,利用改良髋关节镜入路建立方法分别建立前侧、前外和粗隆后入路(在适宜牵引强度及C臂透视下,用一枚2.0克氏针置于体表透视确定理想入路方向并标记于体表,于大粗隆前后缘切线交点为前外侧、粗隆后侧入路,与经髂前上棘纵轴线交点向远侧旁开2cm处为前侧入路)。镜下仔细探查取病变滑膜组织活检,并彻底清理关节腔。观察患者术后疼痛发作情况,ESR,并行术前后Harris评分。结果随访6月~3年(平均15.1月)。本组病例术中均见关节腔内淡血性关节液,滑膜充血、增生明显,呈絮丛状,并有出血点,部分可见髋臼及股骨头软骨变性及局部少量剥脱,两例患者盂唇絮样变伴撕裂。术后患者疼痛缓解明显,随访期内疼痛平均发作次数较前明显减少,只有两例患者患髋分别于术后10月及13月发作一次,其中一例患者疼痛发作后持续疼痛并出现进行性活动受限,于术后2年因髋关节强直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所有患者在最后一次harris评分平均为86±8分。结论强直性脊柱炎常致髋关节疼痛,对于早期并未出现明显髋关节间隙狭窄且疼痛发作频繁的患者,髋关节镜下清理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髋部症状,减轻疼痛发作的频度及程度,增加髋关节活动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对于是否能够延缓关节置换时间,并不肯定,仍需严谨对照研究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