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了解和掌握近几年上海市耐药结核病的流行情况和趋势,本文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上海市结核病耐药监测情况,以评价上海市结核病控制效果。方法收集2007—2012年上海市新登记患者的痰培养阳性菌株,进行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敏感度检测,结果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采用SPSS 19.0分析软件对耐药趋势变化进行趋势χ~2检验;采用logistic多因素模型分析耐药及耐多药相关因素。结果 2007—2012年共有11 794株分枝杆菌菌株进行药敏及菌种鉴定,经鉴定非结核分枝杆菌815株,占6.9%(815/11794);结核分枝杆菌10 979株,占93.1%(10 979/11 794)。10 979株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率为23.0%(2522/10 979),初治患者耐药率为20.4%(1981/9702),复治患者耐药率为42.3%(541/1277);总耐多药率为5.3%(587/10 979),初治患者耐多药率为3.4%(328/9702),复治患者耐多药率为20.3%(259/127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复治患者更易产生耐药(OR=3.108,95%CI:2.742~3.522,P<0.01)和耐多药(OR=7.811,95%CI:6.514~9.365,P<0.01),60岁以上年龄组患者与耐药有关(OR=0.684,95%CI:0.508-0.921,P=0.012)。结论上海市结核病耐药率已有上升趋势,今后要进一步加强本市结核病控制规划管理,如加强DOTS策略,采用合理的耐药结核病治疗方案等措施,以减少耐药结核病的传播和获得性耐药的产生。在全市开展一线、二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监测,有助于全面评价上海市结核病控制效果,为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本市结核病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