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指由于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致心肌梗死。我国的心肌梗死具有年轻化、致残率与死亡率高的特点。统计发现,自2007年至2009年以来,2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逐步上升,特别是35至44岁人群发病率上升幅度最大,3年中增加了31.8%。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PCI),PCI术式治疗效果好,且创伤较小。但有研究表明,由于疾病、手术有创性等因素,不可避免地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和生理的应激反应,影响术后康复效果。此外,青年是社会的主要劳动力,家庭的中坚力量,他们面临的不仅是生理上的病痛,还有来自家庭、工作的多重压力,其心理问题值得我们着重关注。叙事疗法由澳大利亚临床心理学家Michael White及新西兰的David Epston创立。咨询者通过倾听他人的故事,从中找到"闪光事件",引导来访者重构积极故事,以唤起当事人被封存的积极力量,重构人生故事,促使认知改变。国内外学者将叙事疗法应用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地成果。本文旨在找出叙事疗法与PCI术后青年心理问题的关系,期望能够达到缓解焦虑、减轻患者压力的目标。方法:采用定标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20例罹患AMI后行PCI术的患者(年龄〈44岁)为研究对象,依据Murry叙事框架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提纲进行深入访谈,访谈中运用叙事疗法的技巧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记录叙事护理过程(关注、理解、反思、回应4个阶段),撰写反思日记,并对问题进行叙事分析。结果:(1)叙事疗法能够有效将问题进行外化,通过解构、改写、外部见证等方法帮助患者排解压力,缓解焦虑。(2)叙事疗法以患者为中心,直击患者不良认知的核心问题,使护患关系更加平等化与透明化,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护理满意度。结论:叙事疗法是一种有效的缓解患者焦虑水平,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加速青年回归社会的方法,值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