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疲劳的快速消除是科学化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员机体由于训练导致的疲劳的快速消除有利于运动员按照要求完成训练计划,避免疲劳累计及由此导致的运动损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观察精英举重运动员应用微压氧舱进行疲劳消除时的状态变化,研究使用微压氧舱进行疲劳消除的效果,从而为运动员应用微压氧舱进行疲劳消除提供参考和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国家举重队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精英运动员9人,其中女子举重运动员6人,男子举重运动员3人。运动员训练后采用微压氧舱对运动员进行疲劳消除,通过预实验发现,运动员在微压氧舱内的达到30min时,机能状态的各项指标均有所恢复,30min之后,随着时间延长,机能状态的各项指标不再有大的变化,因此正式实验时运动员在微压氧舱内的时间为30min。微压氧舱有别于高压氧氧舱2-3ATA的压力,微压氧舱的压力一般在1-2ATA之间,本研究中使用的微压氧舱的压力为1.225-1.293ATA。运动员在密闭的微压氧舱中进行疲劳消除时,使用无线版的OmegaWave竞技状态综合诊断系统对运动员进行持续监控,每10min进行一次测试。将运动员开始使用微压氧舱进行疲劳消除前的测试结果作为对照组,疲劳恢复过程中的测试结果作为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测试指标包括系统总评分、静息心率;中枢神经系统准备状态、脑电直流电波;心肺调节系统功能状态指数、功能储备指数、压力指数、副交感神经活跃度、交感神经活跃度、张力水平、非周期影响、吸气波;代谢反应指数、无氧准备状态指数、有氧准备状态指数。研究结果:运动员利用微压氧进行疲劳消除10min后,与对照组相比,系统总评分、静息心率;中枢神经系统准备状态、脑电直流电波;心肺调节系统功能状态指数、功能储备指数、压力指数、副交感神经活跃度、交感神经活跃度、张力水平、非周期影响、吸气波;代谢反应指数、无氧准备状态指数、有氧准备状态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员利用微压氧进行疲劳消除20min后,与对照组相比,系统总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中枢神经系统准备状态、脑电直流电波显著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压力指数、副交感神经活跃度显著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张力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有氧准备状态指数显著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运动员利用微压氧进行疲劳消除20min后,与对照组相比,静息心率非常显著下降,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心肺调节系统功能状态指数、功能储备指数非常显著升高,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运动员利用微压氧进行疲劳消除20min后,与对照组相比,交感神经活跃度、非周期影响、吸气波、代谢反应指数、无氧准备状态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员利用微压氧进行疲劳消除30min后,与对照组相比,副交感神经活跃度显著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交感神经活跃度显著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运动员利用微压氧进行疲劳消除30min后,与对照组相比,系统总评分非常显著升高,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静息心率非常显著下降,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心肺调节系统功能状态指数、功能储备指数、压力指数非常显著升高,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张力水平、无氧准备状态指数非常显著下降,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运动员利用微压氧进行疲劳消除30min后,与对照组相比,中枢神经系统准备状态、脑电直流电波、非周期影响、吸气波、代谢反应指数、有氧准备状态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微压氧疲劳消除可以显著提高运动员竞技状态。微压氧疲劳恢复能够降低交感神经活跃度,提高副交感神经活跃度,降低运动员张力水平;对运动员的疲劳消除有积极的作用。运动员进行微压氧疲劳消除时,10min以下的微压氧无法有效的消除疲劳,至少需要持续2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