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我国学校体育重大政策法规阶段变迁特征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ger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对新中国70年来学校体育政策法规阶段变迁特征进行研究,既可以了解建国以来学校体育政策法规发展的历程,也可以为我国学校体育未来政策法规制定指明方向。研究方法:2.1文献资料法查阅中国知网、教育部、体育总局网站以及相关馆藏书目,收集建国70年来学校体育政策相关的文献和资料,为后续研究提供政策和理论材料。2.2专家访谈法对学校体育政策方面的专家进行访谈,听取学校体育政策制定及实施方面的意见及看法,并进行归纳和总结。2.3逻辑分析法运用逻辑学原理,对以上研究得出的观点进行归纳分析,并加以论证。研究结果:建国70年来,我国学校体育政策经历了改造和探索阶段(1949-1965)、动荡和停滞阶段(1966-1978)、恢复和调整阶段(1979-1996)、改革和深化阶段(1997-2008)、融合和创新阶段(2008-2019)五个阶段。改造和探索阶段(1949-1965)。建国初期,我国学校体育政策的颁布围绕改造旧中国学校体育,探索新中国学校体育任务为主线展开,教学上强调以教师、教材、教学为中心的"主智主义",学生体质健康方面,按照毛主席提出的"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指示,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1956年新中国第一个《小学、中学、师范学校、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大纲(草案)》颁布、1956年国家体委公布了《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是学校体育基础性法规,1961-1963年颁布的《高教六十条》、《中教五十条》、《小教四十条》对学校体育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动荡和停滞阶段(1965—1978)。该段时期是我国学校体育政策出台最少的时期,社会动荡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体育课成为军体课,"放羊式"教学较为普遍,体育教学军事化明显,1973年《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实行为之后的学校体育政策制定及学校体育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恢复和调整阶段(1978-1986)阶段。该阶段主要通过建章立制扭转"文革"期间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严重破坏,逐步使学校体育工作正常化、规范化。其中《78宪法》、《大、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办法(草案)》等为学校体育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从1979年开展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使得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化。而1982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的通知》,"增强学生体质"成为学校体育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健全和规范阶段(1987-1996)。国家相关法律的健全使得学校体育发展做到有法可依。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9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为学校体育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1990年实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1991年正式实施了《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施办法》,并将其作为评价学生个体发展水平和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改革和深化阶段(1997-2008)。该阶段围绕体育课程改革、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等法规,通过课程改革、标准引领来全面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体育两类课程整体改革方案》构建了学科类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的我国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围绕学生体质健康推动体育课程改革。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方面,《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进一步推动以发展学生运动兴趣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目的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2006年中办、国办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和《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两个文件来保证学校体育课程、课余体育训练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融合和创新阶段(2009-2018)。围绕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两大战略,促进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融合发展,把提高学生健康素养、体育核心素养作为学校体育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0年7月29日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健康第一,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作为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轴。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提出构建学校体育监测评价机制。2016年国务院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并围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体育课程的改革。研究结论:建国70年来,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法规制定和实施具有明显的时代性、阶段性、层次性特征;在改造和探索阶段,以确立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促进体育教学规范化为目标;在动荡和停滞阶段,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存在错位,体育教学军事化;在恢复调整阶段,以法制化保障学校体育目标和任务的完成;在改革深化阶段,以课程改革、标准引领来全面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在融合创新阶段,以国家战略为指导,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养。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