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也是目前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占肿瘤死因第一位,五年生存率只有15%。化疗通常是治疗晚期肺癌的一线疗法,化疗药物多采用静脉注射或口服方式给药,都不同程度存在毒副作用大、生物利用度低、患者依从性差等问题。随着肺部给药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与靶向给药技术相结合,其非侵入性、作用迅速、无首过效应、毒副作用小等特点,使其成为肺癌靶向治疗的新途径。肺癌靶向吸入给药策略包括主动靶向和被动靶向。主动靶向主要是利用肺癌微环境特征,在吸入制剂表面进行靶向分子修饰,主要有:(1)受体介导靶向修饰,如叶酸、RGD肽、转铁蛋白、透明质酸等;(2)抗体介导靶向修饰,如EGFR单抗、VEGF R单抗等。载体材料主要有可降解聚合物类、金属类、壳聚糖类等。被动靶向则主要利用吸入颗粒的高穿透性和强亲和性,如脂质体纳米吸入颗粒等。载体材料主要有磷酯或合成磷酯类、金属类、介孔二氧化硅等。吸入制剂的剂型主要有干粉吸入剂、气雾剂、喷雾剂、鼻喷剂等,其中干粉吸入剂更适合于通过呼吸道进行全身给药,其制备方法主要有低温冻干法、超临界流体法、溶剂蒸发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