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造血淋巴组织学新分类,探讨并分析新疆地区汉族及维吾尔族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544例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的新疆地区NHL病例,应用2008年WHO造血淋巴组织学新分类,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分型诊断。结果 544例新疆地区NHL病例男女比例为1.90∶1;发病平均年龄44.54岁;发病部位结内315例(315/544,57.90%),结外229例(229/544,42.09%),B细胞性淋巴瘤456例(83.82%),占绝对优势;最常见组织学类型依次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09例(45.83%),滤泡性淋巴瘤(FL)81例(14.89%),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64例(11.76%);T细胞性淋巴瘤88例(16.17%)。241例维吾尔族NHL中,B细胞性淋巴瘤198例(82.16%),T细胞性淋巴瘤43例17.84%。最常见的类型前两位依次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03例(42.73%),滤泡性淋巴瘤39例(16.18)。T细胞性淋巴瘤43例(17.84%)。与汉族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地区的NHL的发病年龄相对较年轻,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部位结内多见;最常见组织学类型依次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维吾尔族患者与其他民族患者相比,其平均发病年龄及常见类型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