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模式对双季稻田土壤碳及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来源 :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2441504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针对不同种植模式下冬季覆盖作物残茬还田对双季稻田的固碳效应和固碳潜力问题,进行稻田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以及有机碳储量的研究,可为选择合理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不同冬季覆盖作物–双季稻种植模式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以冬闲–双季稻种植模式为对照,分析了黑麦草–双季稻(Ry)、紫云英–双季稻(Mv)、马铃薯–双季稻(Po)和油菜–双季稻(Ra)5种不同种植模式下冬季覆盖作物残茬还田后对0-5、5-10、10-20 cm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以及有机碳储量的影响.[结果]与冬闲–双季稻(对照)相比,Ry、Mv、Po和Ra处理冬季覆盖作物残茬还田均提高了稻田0-5、5-10、10-20 cm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其大小顺序均表现为Po>Mv>Ry>Ra>CK.冬季覆盖作物残茬还田均提高了稻田不同土层土壤的碳库活度、碳库活度指数、碳库指数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其大小顺序均表现为Po>Mv>Ry>Ra>CK.采用等质量方法计算了稻田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结果显示不同冬季覆盖作物残茬还田相比对照均有利于提高稻田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各处理稻田土壤有机碳储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增.[结论]冬季覆盖作物残茬还田有利于增加稻田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其中以紫云英残茬还田的效果为最好,黑麦草和马铃薯残茬还田的效果次之.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The electrolytic-capacitor-less(EL-cap-less)technique has been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interests in these years.The EL-cap-less single-phase to three-phase inv
开展矿区地质勘探,查明研究区地质概况是矿区规划设计、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前提。九龙川矿区属典型的中国西部黄土塬覆盖区,其黄土巨厚,地貌主要由黄土塬、河谷阶地和低山丘陵组
水是地球的血液,在地球中广泛存在。地下水在地震前后能表现出异常变化,同时,地下水在地震的孕育与发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对地下水与地震的关系研究,一直为广大的地震
为研究不同浓度的枯草芽孢杆菌对蛋鸡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相近的19周龄健康"大午金凤"蛋鸡240只,随机分成4组,试验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Ⅱ组饲喂基础日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前瞻性收集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92例。根据患者降钙素原变化率将患者分为A组[(24h降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