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纳米载体递送免疫诱抗剂和植物源杀菌剂提升马铃薯晚疫病防控的研究

来源 :2021年中国马铃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xu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基于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机制, 通过合理设计, 将纳米级星状聚合阳离子有效递送植物免疫诱抗剂和植物源杀菌剂, 显著放大了壳聚糖施用后马铃薯的诱导抗性,提高了丁子香酚的毒力, 从而提升了上述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效果。结合前期纳米杀虫剂的系列研究, 揭示了新型功能化纳米载体应用前景广阔。该研究将对推进绿色免疫诱抗剂植保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助力于农药“增效、减量”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其他文献
块茎外观表型信息的定量评价对马铃薯优质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马铃薯块茎形状、芽眼密度和芽眼深度的评价多数基于肉眼视觉评价或人工手动测量,主观性强,且难以对较为复杂的几何特性进行可靠的表型分析.由于块茎不同形态特征存在关联,形态性状的综合分析对马铃薯育种至关重要.研究证明了通过三维图像分析方法定量化评价马铃薯块茎芽眼特性及形态对称性的可行性, 首次提出了表征块茎形态对称性的三维指标, 并且明确
对马铃薯的超高产事例进行施肥方面的分析.结果显示,马铃薯高产离不开足够的肥料,但施肥不得当的话,施肥量高反而会降低产量.经分析比较,单一氮源可能是不能大量使用氮肥的原因,也可能是引起肥料效率低的重要原因.在提供充足的铵态氮的同时配合一定比例的硝态氮,可以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实现马铃薯的高产高效,从而提高马铃薯的生产效率.磷肥来源的多样性也可以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钾肥来源的多样性可以降低成本,减少板
化肥减施提质增效是实现化肥从"零增长"到"负增长"的有效举措.为研究马铃薯节肥寻找适宜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比例,试验以马铃薯"青薯9号"和玉米"渝单33号"为试验材料进行马铃薯玉米套作及马铃薯净作试验.研究定量有机质下,减施复混肥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复混肥用量的减少,净作和套作处理马铃薯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产量、干物质产量以及氮磷钾积累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有机肥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