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酒精引起的急性胃黏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的羊肚菌菌株的筛选和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ianfeng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生物量和酒精引起的小鼠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对16株羊肚菌进行筛选,综合生物量和药效学结果,筛选获得羊肚菌株M1。通过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鉴定M1为羊肚菌属(Morchella),尖顶羊肚菌(M.conica)。以酒精诱导的大鼠胃黏膜损伤为模型,测定各组胃黏膜损伤指数,并测定胃黏膜SOD、MDA、GSH含量,采用幽门结扎法,测定大鼠胃酸、胃蛋白酶与胃黏液分泌量。采用以SYBR Green I为检测模式的RealtimeRT-PCR技术,检测了羊肚菌M1对酒精引起的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后的iNOS和COX-2基因转录水平,并用Western-Blot检测了两种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羊肚菌M1中、高剂量能明显降低胃黏膜损伤指数(P<0.05);羊肚菌M1不能抑制胃酸的分泌(P>0.05),但是能增加胃蛋白酶与胃黏液的分泌(P<0.05);酒精能引起胃黏膜SOD活性与GSH含量的降低,MDA含量的增加,但给予羊肚菌M1能明显抑制这一现象。同时,羊肚菌M1能显著增加iNOS和COX-2基因的转录水平与iNOS和COX-2蛋白的表达量。以上实验结果表明,羊肚菌M1对急性酒精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是与增加胃黏液分泌、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和提高iNOS、COX-2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其他文献
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对印度洋海表面温度距平(SSTA)进行分解,分析了印度洋海温场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通过合成分析、奇异值(SVD)分解等方法,结果表明,前期和同期的印度洋海表温度
1998年1月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为正异常、1月黑潮-西风漂流区海温为负异常、青藏高原冬春积雪为正异常。通过对1998年汛期降水的预测实践分析研究指出,当此三因子同时异常时,利用
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的发展,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运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成为实现水利数字化的重要手段。在对三位扫描技术和三位扫描仪的应用进行分析的基础
以全国教师协会(NEA)和美国教师联合会(AFT)为主的美国教师组织在决定美国教育政策、推动教育改革和维护教师权益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两个最大的教师组织有明显的政治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