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毒理学文献数据的相关性(Relevance)质量对于健康风险评估极为重要。相关性是指数据和/或试验对于特定危害识别或风险评估的适合程度,反映检测数据与关注终点的关系。目前国际上关于毒理学实验数据相关性评价体系来自于管理机构如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International Program on Chemical Safety,WHO/IPCS)、美国环保署(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USEPA)等,以及研究机构如国际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基金会/风险科学研究所(International Life Sciences Institute/Risk Science Institute,ILSI/RSI)和欧洲化学品生态毒理学和毒理学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Ecotoxicology and Toxicology of Chemicals,ECETOC)等。对于如何评价毒理学试验数据中动物试验数据与人的相关性,在人类相关性分析框架(Human Relevance Framework,HRF)基础上,IPCS提出评价动物肿瘤作用模式(mode of action,MoA)与人类相关性指南。EPA于2005年EPA发表了"致癌物风险评估指南"。2011年美国FDA的CDER颁布了《工业用生殖与发育毒性-研究结果综合评价相关性指导原则》。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针对风险评估中生物学相关性和证据权重等问题制定出相应指南,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欧盟委员会(EC)、OECD、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等对风险评估中数据相关性或生物学相关性给予充分关注和考虑,但目前还缺少系统详尽的可操作性指南类文件。研究机构中,ILSI/RSI于2003年发布了关于化学致癌物引起动物肿瘤的MoA人类相关性框架。ECETOC于2006-2009年发表了"毒理学作用模式MoA:人类健康风险评估中的相关性"及"化学品风险评估中人类数据和动物数据的整合框架"。美国NIH于2012年发表"化学品人类健康风险评估准则"。荷兰及瑞典发表了生态毒理数据报告与评价标准(CRED),拓宽了Klimisch评价方法体系,明确区分了数据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德国和瑞典于2011年发表了?gerstrand评价框架可拓展应用于化学物风险评估中。2015年法国AMORE评价框架明确区分数据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综上所述,国际上对于毒理学实验数据相关性的评价尚缺乏广泛共识,我国亟需构建风险评估中毒理学数据相关性的评价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