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矮缩病毒与昆虫介体的互作关系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病毒的介体传毒机理的研究中心任务是揭示病毒的传毒介体专化性选择及病毒突破介体昆虫传播屏障的分子机理。介体昆虫对持久性传播病毒的传播屏障主要是中肠侵染屏障。本研究首先利用叶蝉培养细胞,揭示了水稻矮缩病毒(RDV)在其传毒介体叶蝉单层培养细胞内的侵染循环周期。确定RDV以网格蛋白依赖的内吞作用侵入介体细胞、以病毒原质(viroplasm)作为病毒复制和装配场所、以包裹病毒粒体的非结构蛋白Pns10形成的小管沿着肌动蛋白组成的丝状伪足进入邻近细胞的方式作为病毒在介体细胞间安全扩散的通道、以外吐小泡作为病毒释放主要形成等原创性研究成果,开创了这类病毒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已有的研究表明,在带毒叶蝉体内,包裹病毒的小管密布于中肠上皮细胞的微绒毛上。因此,包裹病毒的小管具备了沿着微绒毛的肌动蛋白纤维束从肠道腔壁进入中肠细胞的能力,提供了另一条病毒在二次侵染时可利用的突破中肠侵染屏障的更为安全有效的通道。RDV编码的非结构蛋白Pns10可在昆虫细胞Sf9中独立形成直径为85nm的小管,且昆虫肌动蛋白的马达肌球蛋白组分与RDV Pns10蛋白具有特异性的互作关系,参与小管结构的装配和运动。另外,RDV介体传播缺陷型分离物缺失Pns10基因表达,表明RDV Pns10蛋白是介体传播病毒所必需的,即RDV Pns10蛋白是病毒的传毒关键因子。根据以上研究结果,讨论了RDV利用包裹病毒的小管突破介体中肠侵染屏障的分子机理。
其他文献
自从证监会出定向增发新规和可转债信用申购政策以来,我国的转债市场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但相关理论研究储备薄弱,发行定价主体经验不足,导致市场上的一些转债定价不甚合理。在这种大背景下,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对我国转债市场的定价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学者可转债定价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评述,介绍了主要的三种定价模型二叉树、蒙特卡洛和B-S模型,而后基于定价思路的不同角度,选择了两种具有代表性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畜牧业的重视和大力扶持,巴中市的畜禽养殖业逐渐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生猪规模养殖场(户)和养殖小区如雨后春笋发展起来。据统计,截止2011年12月底,全
近些年来,随着建筑物的服务功能不断增加和扩大,提高了建筑电气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标准,这就使得建筑电气专业在建设工程中的复杂程度越来越大,对电气系统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随着我国把“媒体融合”被纳入国家战略,处于政策利好期加之互联网新技术的支撑,其发展势头猛劲。县级融媒体发展已成为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和媒体深度
近些年来出现了高校与大学生之间大量的法律诉讼案件,其实质是高校与大学生之间法律地位的冲突,是高校管理者对不同法律地位下大学生权利的侵害。本文讨论了行政法律关系下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