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2002年山东省学龄儿童尿碘监测结果分析

来源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bm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了解山东省现阶段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通过对这一目标人群尿碘水平的检测,对全省居民碘营养状况作一客观评价,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对1995、1997、1999、2000及2002年5次全省碘缺乏病监测中的1685名学龄儿童尿碘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 5次监测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34.1.453.0,276.3,165.6,200.0μg/L;尿碘>100 μg/L的百分比分别为75.8%、96.7%、86.5%、79.3%、84.5%.尿碘<20μg/L的样本占总样本的1.2%,尿碘<50μg/L的占4.6%,尿碘<100μg/L的占15.5%.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组的学龄儿童尿碘频数分布均呈向右拖尾的正偏态分布,出现向高值偏移趋势,高峰均集中在300μg/L附近.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学龄儿童尿碘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山东省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及尿碘频数分布水平均达到了国家消除碘缺乏病(IDD)达标判定标准,从学龄儿童尿碘水平分析结果看,食用碘盐未服碘油丸的学龄儿童尿碘水平均能达到国家消除IDD达标判定标准.由此进一步证实:食用碘盐是防治碘缺乏病的最佳选择,随着碘盐质量和合格碘盐食用率的逐步提高,应严格控制碘油丸服用对象与剂量,以防碘摄入量过量导致高碘性疾病的发生.在碘缺乏病区保证合格碘盐的供应,不需采用其它补碘措施,完全可以达到防治碘缺乏病的目的.

其他文献
目的全面了解河南省碘缺乏病(IDD)防治现状和流行趋势,完善可持续防治策略.方法 1995、1997、1999年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应用PPS抽样法进行抽样,2002年按照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省调查30个县1 200名8~10岁儿童的甲状腺肿大率(B超法和触诊法);调查52个县4 040份盐碘,505份尿碘;调查600名在校5年级学生掌握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结果 2002年监
会议
目的监测1996-2002年天水市新城乡大骨节病病情.方法对监测点7~12岁儿童每年1次大骨节病临床检查,右手正位X线拍片.结果 1996-2002年儿童大骨节病X线检出率和干骺端检出率蒲魏村为4.92%~19.05%,黄梁村2.27%~27.03%.结论蒲魏村和黄梁村为历史重病村,近年每年仍检出一定数量干骺端病人,病情仍较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