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全球化视角,客观分析中西方体育的交融与互补,理性地审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所处的困境,探寻其生存与发展的出路,对促进世界体育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1.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体育的交融与互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西方体育居于霸主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体育手段的传统结构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人推崇东方的伦理道德和生活方式的思想意识日趋强烈。同时,东方国家的有识之士借鉴、吸收西方现代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努力探究适合于自己的新的体育理论和实践形式。2.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的困境2.1内部压力:自身发展中的困境文化灵魂的迷失,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生存与发展的思想障碍。中华武术的文化灵魂危机,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甚或是民族传统文化濒临消解的一个缩影。此外,传统体育文化现代传承体系的缺位、产业化的冲击、对民俗民间体育文化的漠视等都成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的桎梏。2.2外部压力:西方体育的冲击以欧美价值观念为基调、以发达国家利益为价值取向的西方体育文化,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处于尴尬境地。早在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近代体育史上就掀起了一场以武术为代表的传统体育和西方近代体育之间的"土洋体育之争"。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的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大讨论,都涉及到中西方体育文化冲突的问题。3.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出路3.1制度层面:与国际体育制度和规范接轨国际体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拓展国际发展空间和提高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的战略手段和工具。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只有在制度层面与国际制度和规范接轨,其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才能获得世界的认同,才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或被边缘化,才能赢得国际话语权和主导地位,进而提升自己良好的国际形象。3.2观念层面:发挥学校体育教育的文化传播作用学校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传播责无旁贷。中小学应该在体育课程设置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增设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体现体育文化的正能量。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以及创建的众多体育文化基地,更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科研优势,主动担负起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存、整理、批判、传播与人才培养的任务。3.3器物层面:根据项目自身特点寻求多元化发展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精华与糟粕共存,"扬弃"是理性的选择。对符合西方体育的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科学改良,制定符合自身文化价值和技术特点的赛事制度,加以推广和普及,真正体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对观赏性、趣味性、健身性强但竞争性弱,且具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通过举办民族运动会、特色体育项目比赛、体育节、民俗节等形式加以保护与推广。借助表演的形式增加社会吸引力,丰富全民健身的活动内容,走休闲化发展的道路。4.结论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遵循"和而不同"的原则,相互借鉴、吸收,补充、完善。面对文化灵魂迷失的困惑和西方体育的冲击,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从制度、观念和器物等层面努力探寻着应对文化安全危机的有效策略。只有这样,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才能在保持民族体育文化特性和价值观的基础上增强创造力与竞争力,进而在全球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文化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