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气吸入染毒对大鼠肺通透性及紧密连接蛋白的作用

来源 :中国毒理学会第六届全国毒理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chengwang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光气肺损伤机制.方法 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7组,分别在亚致死剂量(500 ppm ×1 min)的光气吸入染毒后0,1,3,6,12,24及48 h时间点采用硝酸镧灌注肺组织,Lowry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与血浆中总蛋白的含量以计算肺通透指数,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肺组织中决定肺血管通透性的紧密连接蛋白的含量.结果 正常大鼠肺组织中,气血屏障完整,可见肺微血管和基膜是完整和连续的,大量的镧颗粒局限于血管腔内,无La3+渗出到肺泡腔,同时,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内亦未见La3+.损伤后3h时,镧颗粒渗入到血管内皮间隙,沉积于基膜;6 h后,镧颗粒穿过了血管内皮的紧密连接及基膜进入肺泡腔.大鼠肺通透指数提示染毒后3h开始升高,6h升高显著(P<0.05),48 h后开始下降.肺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与ZO-1水平出现异常表达,并呈现较为一致的变化趋势,染毒后初期呈下降趋势,6h下降显著(P<0.05).结论 光气这种窒息性毒剂在亚致死剂量吸入中毒后,3~6h为肺水肿初期,在此期之前及时进行早期救治,有望为光气中毒后的救治争取时间从而增加救治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α1 antitrypsin deficiency,AATD)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材料与方法 解放军302医院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AATD病例6例.男∶女=1∶1,儿童患者3例,成年患者3例,年龄最大者60岁,最小者2岁,平均年龄25.83岁,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肝穿刺病理检查,肝穿组织进行常规苏木素-伊红染色、网状纤维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
会议
目的 肝衰竭(HF)患者常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国内常用凝血酶原活动原(PTA) <40%为实验诊断标准,但受出血消耗、合并DIC等多因素干扰.部分凝血因子由肝产生具有特异性,我们观察凝血因子是否更好的代表肝功能水平变化.方法 我中心对61例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治疗前后进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因子V、Ⅶ、Ⅷ、Ⅸ做了检测.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