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外周P物质受体NK1减弱辣椒素诱导的正常和炎症大鼠的自发痛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外周P物质(Substance P,SP)及其受体NK1在正常及炎症状态下辣椒素引起的自发痛行为反应中的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分为两组,正常大鼠和足背CFA致炎两天大鼠。免疫组化技术对外周初级感觉神经元背根节(DRG)细胞中的SP和NK1或辣椒素受体TRPV1进行双标检测其在DRG的分布和表达量,Western blot技术检测DRG的NK1受体表达量。行为学实验:正常大鼠和炎症大鼠足底注射辣椒素(0.1%,10μl),观察注射后大鼠5 min内和5-10 min内的自发伤害性疼痛行为反应,通过计数注射侧后爪的伤害性缩腿次数来反映自发痛行为;给予辣椒素前大鼠足底注射非肽类NK1拮抗剂win51708(1 mM,20μl)或等体积溶媒,观察对自发痛的影响。结果 (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P主要集中在DRG小细胞,NK1则分布在DRG大中小各种细胞,大部分SP阳性的神经元胞体,也表现为NK1阳性;TRPV1特异性的表达在DRG小细胞上,30%-40%的TRPV1阳性的神经元中也表达NK1受体。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FA致炎两天大鼠,DRG NK1受体表达量明显上升。(2)行为学结果显示:在正常大鼠脚底局部注射win51708,5 min内的缩腿次数为35.4±4.7次,与其溶媒对照组(41.7±6.8次)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5-10 min内的缩腿次数是(19.3±2.2)次,与其溶媒对照组(28.7±2.0)次相比则明显减少(P<0.01)。而在炎症大鼠脚底局部注射win51708,5 min内的缩腿次数为(24.3±3.0)次,与其溶媒对照组(35.0±3.4)次相比明显减少(P<0.05) 5-10 min内的缩腿次数是(11.2±2.1)次,与其溶媒对照组(25.3±2.4)次相比也明显减少(P<0.001),并且减少更为显著。结论初级感觉神经元表达SP及其受体NK1,SP可能通过自身受体发挥作用或通过旁分泌调节了辣椒素受体TRPV1,参与炎症痛的形成。
其他文献
为了探讨油气运移成藏机制 ,从热力学角度论证了热可以作为油运移的动力 ,并根据模拟实验结果首次建立热力系条件下热作为流体运移动力时流体流动的能量方程 ,研究了流体在热力作用下焓的变化情况 .在模拟实验中油运移的速度和距离取决于油 (流体 )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及焓 .由此 ,有可能对热作为石油流体输运动力进行半定量 -定量研究 .同时 ,结合实际例子探讨了热力学系统中流体运动的热力学关系 ,认为热作为
针对提高焊接质量控制问题,采用激光技术。激光焊接过程的数学模型具有较强的非线性,一般的线性辨识方法无法得到它的精确模型。对激光焊接过程非线性系统难于建模和难于控制
在常规的Java EE开发中,组件之间是以硬编码方式耦合在一起的,而spring提出控制反转(Inversion of Control,IoC),彻底颠覆了这种开发模式,使开发的软件更易维护,代码复用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