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番茄溃疡病是一种系统性侵染的病害,在番茄生产中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番茄溃疡病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michiganensis(简写为"Cmm")在寡营养状态下经铜离子或温和酸性条件诱导可进入有活力但不可培养(Viablebut Non-Cultur-able,简称VBNC)状态。VBNC状态被普遍认为是不产芽孢细菌的一种抗逆机制。为探明Cmm在田间是否能以VBNC状态越冬,本研究采用4℃寡营养条件对Cmm进行诱导,利用实验室前期建立PMlA-qPCR结合平板培养计数方法,分别检测Cmm的活性及可培养性。将10~7CFU/mL的Cmm菌悬液分别置于4℃或28℃条件下培养,在不同时间取样检测。在检测的149d内,4℃、28℃下总细菌数均维持在10~7cell/mL至10~8cell/mL之间;有活性菌体数呈下降趋势,4℃和28℃处理均比初始浓度下降约1.5~2.0个数量级,约为10~5~10~6 cell/mL;至第149d,28℃下Cmm可培养菌体数下降至1 CFU/mL以下,4℃下可培养细胞数为10~2 CFU/mL。由有活性细菌数减去可培养细菌数即得到VBNC状态菌体数量。结果显示,在第149d,与最初细菌添加量相比,4℃、28℃下分别有72.69%和78.76%的Cmm进入VBNC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在此长期诱导条件下,低温4℃能诱导Cmm进入VBNC状态,但与28℃条件相比,4℃下保持细菌可培养状态的时间更长。据此推测Cmm在田间极有可能以VBNC状态越冬,成为下一生长季可能初侵染来源。后期将对田间土壤或病残体样品中是否存在VBNC状态的Cmm进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