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发育阶段的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miRNA差异表达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o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是昆虫纲蜚蠊目蜚蠊科中体积最大的昆虫,是世界性卫生害虫,同时美洲大蠊的提取物也有许多药用价值,如抗肿瘤、提高免疫、保肝、组织修复、抗炎镇痛等。对美洲大蠊的microRNA(miRNA)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有助于研究美洲大蠊的基因调控并为更好地利用其药用价值提供数据支持。本实验利用small RNA-seq测序技术,针对美洲大蠊胚后发育的四个不同阶段(3龄幼虫、7龄幼虫、刚羽化成虫,成虫)进行小RNA建库测序。在去除低质量和被污染的原始序列和注释掉non-miRNA序列的非编码小RNA(r RNA、t RNA等)之后,一共得到15,908,222条候选序列。通过mirdeep2软件对候选序列进行筛选分析,得到保守的miRNA 65条和128条新的miRNA。针对不同发育阶段间的差异表达miRNA分析发现3龄和7龄个体与另外两个发育阶段存在大量的差异表达miRNA,其中共有的miRNA包括miR-7,miR-281-2和miR-283。这些miRNA的靶基因富集于Notch信号通路,先前研究表明此信号通路可能与美洲大蠊断肢修复相关,因此本研究中发现的这三种miRNA很有可能对美洲大蠊蜕皮前的身体发育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此外,将美洲大蠊3龄和7龄保守miRNA的表达模式与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相应发育阶段的保守miRNA表达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它们在此阶段的miRNA都显著降低,这些保守的miRNA的靶基因同时富集于感觉器官发育和飞行相关的通路上,因此这些miRNA(如miR-2a和miR-12)在蜚蠊目渐变态过程中对感觉器官的发育和飞行可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为后续深入研究miRNA对美洲大蠊生长发育的调控提供了基础。
其他文献
《活着》是现当代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在历史的大背景下,徐福贵的人生经历了重重苦难,但他依然乐观的面对生活的故事。1998年,《活着》荣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
作者对一个素填土(填土材料为粉质黏土)强夯试验区进行夯后瑞雷波测试(夯后4个月内),对测试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得到了瑞雷波速度与夯后时间的对应关系。成果表明:对于粉质黏
目的探讨欣维宁联合山莨菪碱注射液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恢复及内皮功能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医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产物Fas和FasL在膀胱癌中表达与膀胱癌浸润、复发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6例膀胱癌标本中Fas和FasL的表达,并与膀胱癌的浸润深度(
"内防输出、外防输入"成为中国当前战疫的现实考量。在中国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全球疫情却面临着"大流行"的趋势,防控境外输入成了中国不得不面对的一道难题。为防控境
说到智慧城市,欧洲绝对是值得全球城市学习的榜样。这里城市人口密集,拥有良好的大众运输工具,比其他国家更愿意投入步行与自行车的发展,并重视永续与低碳的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在欧洲的智慧城市建设上,文化、公民参与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为了顺应新课改的发展,在新的教育课程改革中有着对许多科目的新要求,对教学方式也有着许多新要求。在我国教育改革中出现了新的"词汇",比如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等,这些都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