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用LPS模拟细菌的存在状态,观察在上皮细胞处于感染状态下,再暴露于颗粒物所表现的生物学效应。方法体外培养16HBE细胞,用脂多糖(LPS)预处理后,给予BC, 1,4NQ, 1,4NQ-BC24小时,浓度设计为:空白组,2,20,100μg/ml,用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法观察细胞因子IL-33的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WB法检测IL-33相关信号通路P38、JNK、ERK1/2、PI3K及AKT蛋白磷酸化的表达变化。浓度设计为:空白组,1,4NQ处理组,BC 20μg/ml、100μg/ml处理组,1,4NQ-BC20μg/ml、100μg/ml处理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表达方式为均数±标准差。统计学检验水平α=0.05,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结果显示,LPS预处理与空白对照组的IL-33mRNA浓度无明显差异,在LPS处理的基础上给予BC及1,4NQ-BC处理在20,100μg/ml可以引起16HBE细胞IL-33mRNA的水平显著升高,并且1,4NQ-BC组明显高于BC组。2μg/ml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1,4NQ处理并未引起IL-33明显改变;给予LPS预处理同样不会影响蛋白的表达水平,而在LPS预处理的基础上,BC及1,4NQ-BC在两个剂量下均能引起P38、JNK、ERK1/2、PI3K及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升高。1,4NQ组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BC及1,4NQ-BC可以引起LPS处理后的16HBE细胞因子IL-33的表达增加,IL-33相关通路的蛋白被活化,表达增加。1,4NQ-BC的作用并不是简单的1,4NQ和BC的叠加作用,其中有着更复杂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