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砷中毒人群遗传损伤与皮肤损害的关系

来源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遗传损伤与皮肤损害之间的关系,为砷中毒致癌的机理探讨、动态监测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临床及皮肤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对燃煤砷接触者进行分组,并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细胞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方法对其遗传损伤情况进行测定.结果①砷接触者的染色体畸变(CA)及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明显高于对照组,微核(MN)仅在癌变组明显升高;②DNA-蛋白质交联(DPC)、DNA单链断裂(SSB)、程序外DNA合成(UDS)增加及DNA合成(DS)降低与砷中毒皮肤损害的加重一致,SSB及DS在病区非病人中即可发现;DPC在角化过度、癌前病变及癌变组显著增高;③病区非病人无皮肤损害时已有遗传损伤的发生,随着皮肤损害的出现及逐渐加重,遗传损伤各指标的发生率逐步增加,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在角化过度、癌前病变及癌变组DPC发生率显著升高;MN、CA、SCE、SSB、DS及UDS发生率在癌变组明显增加.结论①燃煤型砷中毒能导致人体细胞水平及分子水平遗传物质的损伤,并能抑制DNA的合成及修复功能;②遗传物质损伤、DNA合成及修复受抑参与并导致了砷性皮肤癌变;③SSB、SCE及CA敏感性好,DPC特异性强,它们结合对慢性砷中毒遗传损伤早期诊断及砷中毒癌变监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根据我省8年来碘缺乏病监测中非碘盐的分布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有的放矢地制定今后的监测方案,旨在发现和预测有问题地区.方法在1995、1 997、1999、2002年,山西省IDD监测接<全国监测方案>进行,在其余间隙年,我们自行在全省范围内,用PPS法抽取30个监测点进行IDD监测.结果 8年来共监测了11个市(地),覆盖全省90.8%的县(市、区),共监测了240点次.统计分析了8年前病区普
会议
目的分析开封市婴幼儿尿碘水平,了解婴幼儿碘营养状况.方法采取PPS法,以市区0~3岁婴幼儿为观察对象,收集随机尿样进行尿碘(酸消化砷铈接触比色法)测定.结果婴幼儿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999年361.2μg/L、2000年425.8μg/L、2001年416.02μg/L、2002年336.8μg/L.其频数分布<100μg/L为1999年4.40%、2000年4.20%、2001年4.20%、200
会议
目的了解辽宁省农村碘缺乏病病区和非病区7~14岁儿童的亚临床损伤状况.方法先用CRT-C2测定儿童智商(IQ),然后用JPB、测听仪、拍X线片、标准度衡器具检出IQ 50~69儿童的精神运动、听力障碍和骨龄、体格发育落后者.结果碘盐防治重、中、轻病区和碘盐碘油防治重病区、未补碘轻病区、非病区儿童人群轻度智力落后率分别为6.8%、5.0%、3.5%、2.3%、7.5%、2.3%;轻度智力落后儿童具有
会议
目的探讨山西2个慢性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水砷、氟、碘的分布特点,为氟砷联合中毒及碘对氟、砷中毒的影响等研究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分别调查山西省山阴县四里庄村的94口水井及西盐池村的41口水井,测定水砷、氟、碘的浓度,分析浓度分布特点及三者之间的联系.结果 2个村水砷浓度高于0.05mg/L的高砷井分别占39.37%及90.24%;水氟浓度平均值分别为(2.274 3±1.6550)mg/L及(0
会议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地氟病的病情及防治现状.方法根据中国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地方性氟中毒重点调查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进行调查,并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儿童氟斑牙指数为0.72~1.42;流行强度划分为轻微和中等;氟斑牙患病率为42.0%~79.8%.水氟含量算数平均数为0.19~1.70mg/L;标准差为0.01~0.42 mg/L.儿童尿氟含量几何平均数为1.08~1.54 mg/L;对数平均数为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