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东千佛洞西夏第7窟“涅磐变”中乐器图像的音乐学考察

来源 :西夏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ffylub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瓜州东千佛洞第7窟为西夏时期壁画,其中心柱背面有"涅磐变"一幅,"涅磐变"下部有世俗伎乐图像,对认识西夏乐舞文化具有极重要的意义。该伎乐图像共四人,一人舞蹈,三人操器而奏,所奏乐器中有横笛、毛员鼓、拍板。横笛,乃西域传至河西,汉后本为河西旧器,并非由唐僖宗所赐鼓吹而由唐才传入宋。横笛亦非羌笛,横笛笛有七孔,笛身较长,故又称长笛,《长笛赋》所咏即为此器;横笛源自西域,又曰胡笛。胡笛、羌笛乃二笛,非为一器。尽管党项出自羌人,东千佛洞及河西诸窟西夏壁画横笛亦非羌笛,仍为留存在河西地区日久的横笛;毛员鼓,西域龟兹传入,广首纤腰,用两手两面拍击,不用杖击,唐后毛员鼓在西夏朝中保存了下来;拍板,击节之用,西夏壁画音乐图像中多板数为六的小拍板。本文从音乐学及夏与周边民族音乐文化关系的角度,对瓜州东千佛洞第7窟"涅磐变"中的三身乐器作了考论。
其他文献
在对晋城市白马寺煤矿采空区地层沉陷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就园林城市生态综合整治项目中人工湖工程地质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人工湖基础采用全充填注浆法治理方案。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走向电子技术大门的一块敲门砖。为了提升教学质量,使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接轨,对中职《电子
本报讯(通讯员谢峻、寿利宏 记者晓文)浙江桐乡市第一个旅游联合体于近日成立。联合体将逐步取消区域内旅游市场的恶性竞争,协调解决统一报价、统一促销、统一服务等事宜,通过利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