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腘绳肌在跑、跳等高速运动的项目中存在着较高的损伤率。本文通过对腘绳肌损伤因素进行综述并构建腘绳肌损伤因素指标体系,明确腘绳肌损伤因素的框架结构,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对腘绳肌损伤影响的重要程度,为腘绳肌损伤的预防和科学训练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PubMed、CINAHL、CochraneLibrary、WebofScience、EM-BASE等,检索词为主题词腘绳肌(hamstring)、副主题词为柔韧性(flexibility)、股四头肌(quadricepsfemoris)、臀大肌(gluteusmaximus)、髂腰肌(iliopsoasmuscle)、骨盆(pelvis)、膝关节(kneejoint;)、损伤史(historyofinjury)。精读经筛选后所得文献,为腘绳肌损伤因素框架体系的构建提供依据。调查问卷法:制定专家调查问卷,为构建判断矩阵提供数据支持。层次分析法(AHP):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然后用加权和的方法计算指标合成权重,最后比较合成权重大小确定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1)本研究构建了腘绳肌损伤因素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A、准则层B和基准层C,其中目标层A为腘绳肌损伤因素指标体系,准则层B包括4项指标,分别为个体特征因素B1、损伤史因素B2、运动训练因素B3、解剖基础因素B4,各指标权重为B1(0.125)、B2(0.292)、B3(0.375)、B4(0.208)。指标层C包括14项指标,分别为年龄C11性别C12、人种C13、腘绳肌损伤史C14、腰椎姿势不良C21、骨盆前倾C22、肌肉神经抑制保护作用C23(0.0560)、肌肉疲劳C31(0.1020)、腘绳肌与股四头肌肌力失衡C32、准备活动不足C33、腘绳肌与臀大肌肌力失衡C34、腘绳肌离心收缩工作C41、腘绳肌柔韧性C42、肌纤维类型C43。指标合成权重分别为C11(0.0625)、C12(0.0250)、C13(0.0375)、C14(0.1115)、C21(0.0694)、C22(0.0560)、C23(0.0560)、C31(0.1020)、C32(0.1365)、C33(0.0682)、C34(0.0682)、C41(0.0757)、C42(0.0944)、C43(0.0378)。2)从腘绳肌损伤因素各层次指标权重的排序一览中可以看出,准则层B3运动训练因素所占权重明显高于其他因素,其权重大小排序依次为运动训练因素(0.375)、损伤史因素(0.292)、解剖基础因素(0.208)、个体特征因素(0.125)。这表明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极容易发生腘绳肌损伤,其次是有损伤史的运动员,再从事相关运动项目容易发生腘绳肌损伤。3)在指标层中,三项指标合成权重大于0.1为重要因素,分别为腘绳肌与股四头肌肌力失衡(0.1365)、腘绳肌损伤史(0.1115)、肌肉疲劳(0.1020)。这提示在腘绳肌及相关肌群在进行力量训练时要注意它们之间比值关系,达到合理的比值。在准则层B2损伤史因素中腘绳肌损伤史因素权重明显高于其他损伤,这提示了要做好腘绳肌损伤的康复治疗,加强腘绳肌离心训练。肌肉疲劳是导致腘绳肌损伤的重要影响因素,排序在第3位,这提示了肌肉疲劳后极易造成腘绳肌损伤,训练时应注意提高肌肉抗疲劳性,采用训练与恢复相结合的原则,避免肌肉过度疲劳。腘绳肌柔韧性是否是导致腘绳肌损伤的危险因素一直存在分析,从研究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所占权重为(0.944)排序在第4位,在小于权重0.1的各因素中是最接近0.1,表明腘绳肌柔韧性是导致腘绳肌损伤的危险因素,提示在训练或比赛要注重腘绳肌柔韧性的训练。4)虽然其他因素所占权重小于0.1,仍不能忽视这些影响因素。整个体系清晰地呈现了各影响因素在腘绳肌损伤中影响程度,为后续深入研究腘绳肌损伤机制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通过对腘绳肌损伤因素分析,构建了腘绳肌损伤因素体系并确定了各因素对腘绳肌损伤影响程度。2)肌肉力量失衡、有腘绳肌损伤史、肌肉疲劳是导致腘绳肌损伤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制定训练计划和预防腘绳肌损伤方面应优先考虑。3)本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比较了两两因素之间的关系,将单一因素对腘绳肌损伤的影响进行分析,单独的一个或两个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腘绳肌损伤的原因,今后的研究应从多因素影响腘绳肌损伤的视角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