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身体活动如何影响自尊水平这一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目前,身体活动影响青少年自尊水平的研究已经进行到了元分析的层面,而对于成年人自尊的研究仍停留在随机对照实验上,缺少较为全面的系统综述。因此,本研究针对成年人群,对身体活动如何影响其自尊水平的一系列研究结果进行了梳理。方法:本文共分析了42篇相关研究,主要从自尊、身体活动、身体活动对自尊的影响、内在机制、锻炼与自尊模型五个方面,对身体活动如何影响成年人自尊水平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由于成年人年龄跨度较大,本文将老年人群与成年初期及中期人群的研究进行了区分。结果:本研究发现,在身体活动影响自尊水平的效果量和内在机制这两方面上,不同研究之间存在着争议。首先,由于自尊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人格结构,因此早期研究在身体活动对自尊变化的预测程度上存在着不一致的观点。而近年来,人们注重研究与身体锻炼关系更加密切的身体自尊,而非将整体自尊作为衡量这一问题的概念。因此,后来以大学生、残疾人、城市中年人、女性和老年人等为被试群体的研究中,都发现了比较一致的结果,即身体活动是成年人自尊水平较为可靠的预测变量。其次,在机制研究中,可能由于各项研究在评估自尊和身体活动时所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或者存在样本大小、年龄分布、性别比例等抽样差异,仍存在着不一致的争议。例如,锻炼与自尊模型中所强调的中介变量包含自我效能感、身体能力感知和身体接纳,该模型的提出者更强调自我效能感的关键作用,而后来的研究者发现身体接纳在锻炼提高自尊水平这一过程中,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作用。结论:身体活动能够提高成年人的自尊水平,并且发现了感知体适能、身体意象、BMI等变量在这一过程中的中介效应。通过梳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不难发现,目前的研究较少涉及生理机制。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从生理机制的角度入手,进一步探究身体活动提高自尊水平的内在原因,以弥补该领域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