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民族健身操作为一项新兴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蕴含着民间传统健身活动中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元素,具有丰富的民族性、地域性、健身性文化内涵与精神;其作为全国民运会的竞赛项目之一,为各族传统文化提供展示平台,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提高,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具有重要意义。对第十一届全国民运会民族健身操自选套路中民族元素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民族元素在民族健身操自选套路中的运用方式,促使民族元素在民族健身操自选套路中的呈现更加合理、规范,促进民族传统文化在民族健身操项目上的传承发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与分析:3.1民族健身操竞赛规则相关条例要求:为使民族健身操项目能够规范发展,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及国家体育总局在民族健身操各级各类赛事的实践基础上,对《民族健身操竞赛规则》进行了多次修改补充,在第十一届全国民运会民族健身操比赛中使用了2018年版的《民族健身操竞赛规则》,其中关于自选套路的通则要求及评分细则里无不强调着要体现出民族特色亮点。3.2自选套路主题风格的选择情况:在29个参赛队中,仅有广西队和黑龙江队的自选套路的主题为多个民族风格,其余参赛队均为单个民族风格,其中选择维吾尔族风格的队伍数量最多,共有五支队伍,其次是选择藏族风格的队伍,共有四支队伍。每个参赛队都通过选择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通过音乐、舞蹈、服饰等来呈现出所要表达的主题及民族特征、民族魅力。3.3自选套路动作元素的选用情况:在动作选编方面,29个参赛队中有以某个民族的某种舞蹈动作来进行创编的,也有以两种或多种民族舞蹈的动作进行组合创编,其中有多种传统舞蹈已被列为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队形构图上,通过队形构图来配合动作主题,各参赛队使用队形图案以圆形、三角形、十字交叉等队形为主;在语汇配合的选用上,有如浙江队、云南队等队伍将语汇动作运用到动作配合之中,来展现一些独特有趣的场景,传达出蕴藏的寓意。3.4自选套路音乐元素的选取情况:在音乐种类的选用上,各参赛队均采用了与主题风格相吻合的具有民族特点和区域特色的音乐,大多选择了民歌与歌舞、戏曲音乐;在音效素材方面,有如山东队在音乐中加入了风声、马蹄声这类与主题相吻合,具有辨识性及区域特色的音效;在音乐结构方面,有北京队等共22支参赛队采用了多段式的结构,内蒙古队等6支队伍采用了两段式的结构,仅有吉林队采用的单段式的结构。3.5自选套路服饰元素的选配情况:除江西队之外,其他队伍同样在服装上融入了本民族服饰的特色,将民族服饰与健身操服饰相结合,改良设计出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便于运动的比赛服装。3.6自选套路器械元素的选用情况:在29个参赛队中,有7支参赛队创编的是轻器械民族健身操,分别运用了满族手抓鼓、黎族钱铃棍、铃鼓、手鼓、热巴鼓、扇子和红绸带7种不同的轻器械。研究结论:4.1民族健身操应体现民族性、健身性、艺术性,民族性在民族健身操自选套路中由主题风格、动作(徒手动作和器械动作)、音乐、服饰来综合体现,符合民族健身操竞赛规则中"突出民族特色"的相关条例要求。4.2自选套路在主题风格的选择上,各参赛队通过选择所在地区主要聚居民族,选择民族特征明显的民族,或根据队伍人员构成来选择民族风格,以单个或多个民族风格的方式来展现各族人民热爱生活、勤劳勇敢、积极乐观的民族精神。自选套路中的音乐、动作、服饰及器械是根据主题风格来进行选配和设计。4.3自选套路在动作选编上,选用该民族的典型舞蹈动作元素,或加上轻器械,与健美操动作步伐相融合。成套动作通过队形变换、语汇配合,再现各民族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娱乐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自然气息,展现各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4.4自选套路在音乐种类选配上,各参赛队主要采用了本民族的特色民歌、歌舞音乐及戏曲音乐的原曲或片段,加入能够突出民族特点的音效,通过两段式、多段式的音乐结构与动作相呼应配合,展示各民族迥异的艺术表现个性。4.5在服饰方面,除江西队外,各参赛队对服饰进行设计改良,以"便于运动"。在该民族服饰的整体基础上,对服装款式、配饰进行设计改良;在用色上采用本民族具有象征意义的颜色作为主体色彩,并采用该民族典型的图案纹样、图腾以及纺织技术以作装饰点缀,最大化地呈现出本民族服饰的民族特色,展现各民族迥异的审美情趣。4.6在29支参赛队伍中,有7支参赛队呈现了轻器械民族健身操,所用轻器械既有该民族常见的表演展示道具,也有该民族常见的乐器,通过器械与动作合理结合,显示民族健身操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4.7参赛队在自选套路中运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传统舞蹈、传统音乐、传统技艺、传统戏剧四个类别,增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