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背景下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研究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专题报告(学校体育分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forwor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2020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着重指出要深化具有中国特色的体教融合发展,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教融合对于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和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和学校教育二者融合发展重要作用,特别是基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体教融合是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工作的重点问题,在此背景下探究学校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并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解决学校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中遇到的问题,为我国体教融合背景下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提供理论支持和解决策略。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体教融合背景下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或已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体教融合、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界定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尤为重要。体教融合是伴随时代发展而持续变革的一个概念,也相应地伴随当时社会背景的变化与人们认知的变化而被赋予不同的内涵。我国早些年关于体育与教育二者互为补充发展的探寻是从怎样应对高水平运动员学训矛盾问题逐渐延展到培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方面。伴随社会经济、教育理念的持续发展,其含也不断扩充。深化"体教融合"是一剂良药,两者能否融合的关键在于能否真切认识到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关系。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在体育课程的本质、价值与功能基础上进行的凝练表达,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内化到促进学生个人素养核心价值体系中,从而实现"健康第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最终达到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长远目标。(2)体教融合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相互联系又有所制约,二者均以健康第一和培养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体教融合与体育与健康学科之间相互联系,体教融合理念的提出为体育与健康学科素养的培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发展方向,也给了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注入了新内涵。同时,体教融合与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制约关系,从本质而言,体教融合就是把竞技人才的培养(体)融合到国民教育体系(教)之中。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提高体育竞技水平中的基础性作用。当"体"和"教"融合发展充分反映本质作用时,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凸显的作用将汇入其中为其助力,加快其前进的步伐,但如果"体教融合"理念难以真正落地或实施效果与预期有较大差距,又会影响到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开枝散叶。只有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合力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才能最大限度展现出二者各自的优势和功效。研究结论:(1)设置阶梯式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目标。合理的课程教学目标是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环节。通过设置阶梯式的体育课教学目标,将以往广泛采用的阶梯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合适的手段运用到体育与健康学科的课程教学目标中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a.身体基础:健康第一。打下扎实的身体基础,培养积极的运动兴趣;b.心理提升:情意调控。提升个体情意调控力,锤炼顽强的心理品质;c.终极目标:立德树人。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塑造高尚的道德品格。(2)打造融合型学校"体育、教育"特色校园。营造积极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校园体育文化反映的不仅仅是体育锻炼竞赛的表象,更能折射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领导对体育、体育课、体育教师、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现代的教育是素质教育,要求培育德智体共同发展的人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强化体育师资队伍。通过体、教两部门协同强化体育教师队伍,打造具备高专业素养、过硬教学水平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团队,全面提升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能力。建设体育特色学科。学校特色学科建设是体教融合政策的重点内容,也是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坚持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核心价值追求,以体育特色学科品牌建设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做贡献,间接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构建以学校为纽带的"家庭-学校-政府(社会)"联合培育体系。必须要从源头抓起,家庭层面要有良好"家风"做前提,学校层面要深刻领悟国家政策精神,实践贯彻落实政策要求,政府(社会)层面要做好政策保障和组织实施工作,将此三方合力形成闭环,方能实现体教融合环境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良性循环,达成"健康第一、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其他文献
“面向市场、面向实践、面向人人”是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取向。1+X证书制度作为一项体现新时代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制度创新,在职业教育实现“三个面向”的过程中,起着增强就业教育功能、强化实践教育特征、助推终身职教体系构建的作用。研究发现,试点3年来,该制度在推进过程中主要面临证书含金量受质疑、教学资源要素支撑不足、与学分银行关联标准缺失等现实困境。为保证1+X证书制度高质量落地实施,在运行过程
目的: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type 2 diabetes mellitus-carotid atherosclerosis,T2DM-CAS)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一个个性化的临床预测模型,预测T2DM-CAS患者发生DKD的风险。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
碳金融是支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拓宽绿色低碳投资资金的来源和渠道。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在企业金融板块、金融市场板块、个人金融板块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并从低碳运营、交流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通过分析GenBank数据库下载序列的种内与种间变异与遗传距离,构建系统发育树,评价序列的鉴定能力。土贝母、老鸭瓣、浙贝母、湖北贝母与川贝母分别代表了不同时期的贝母药材主流品种;贝母道地产区经历了中国北方向南方的迁移过程;不同贝母药材品种存在药效性味的差异获得历史验证。结合基于ITS1与ITS2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分析,证实仅从形态学特征无法准确鉴定川贝母与其易混淆品,但能从DNA水平进行有效鉴定。
目的 探讨全科医学管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优势。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1年9月内分泌科和全科门诊就诊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均为自主选择医生就诊,将其中在全科门诊就诊的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于内分泌专科门诊就诊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糖尿病管理;观察组基于全科医学管理模式进行糖尿病管理。比较观察两组管理前后空腹血糖、非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统计达标率,另以S
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教师要组织各种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钝感力,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得失问题不要太过于敏感,促使其消除负面情绪,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在活动中,学生能学会苦中作乐、勇敢挑战自我、笑对流言蜚语、学会察言观色、自我批评,这样他们的“钝感力”得到提升,能更好地应对人生中的各种困难。
目的:分析靶向CD19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引起免疫功能的变化以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分析2016年10月—2020年10月接受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B-ALL患者的血常规、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变化、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52例复发/难治B-ALL患者,其中39例治疗后达完全缓解的患者中,出现中性粒细胞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