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小学体育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技能形成、兴趣培养的基础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体育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高素质的教师资源做保障,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资格制度,提升教师行业的整体素质。因此,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潜在的、深层次的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的知识、认知和行为技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绩效和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近年来,对于提升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的研究从不同的学科理论领域出发,也收获了诸多的研究成果。将胜任力理论引入教育领域,建立小学体育教师胜任力模型,不仅为体育教师评价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更是推动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的重要理论依据和实践举措。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法、核检表法、专家访谈法和行为事件访谈法来构建小学体育教师胜任力模型。(1)行为事件访谈法是目前得到公认、且最有效的胜任力建模方法。在访谈中要求被试描述自己在从事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经历的3件成功的和3件遗憾的事件,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小学体育教师胜任特征。每个受试者访谈事件控制在1个小时左右,访谈全程录音。(2)通过查阅体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文献资料,阅读关于教师胜任力,体育教师胜任力以及中小学教师胜任力相关文献,从前人研究中以及国内外对小学体育教师胜任素质的评析中提取特征词汇,初步编制《小学体育教师胜任特征核检表》。初稿115个词汇;经过删减合并,第二稿共69个词汇;进行问卷调查,频次选择后最终保留25个特征词汇进行数理统计。(3)以访谈时间,访谈文本的字数,胜任特征的频次和等级为基础,进行文本编码。采用Hay Group公司的方法对胜任特征的频次,等级分数,最高分数进,以及国内学者提出的胜任特征总分,共四项指标,使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来进行数据处理。研究结果:(1)在胜任特征发生频次这一指标上,优秀绩效组的教师和普通绩效组的教师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与手段这两个胜任特征上存在着差异,绩优组教师的平均分明显高于普通绩效组的教师,其他特征不存在差异。(2)在胜任特征平均分数这一指标上,两组不同绩效的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艺术,理解他人,反思能力,适应性和客观性这六个胜任特征上存在着差异,绩优组教师的平均分明显高于普通绩效组的教师,在其他胜任特征上不存在着差异。(3)在胜任特征最高等级分数这一指标上,不同绩效教师在教育理念,适应性和客观性这三项胜任特征上存在差异,绩优组教师的平均分明显高于普通绩效组的教师,其他胜任特征上不存在差异。(4)在胜任特征总分这一指标上,两组不同绩效的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与手段和适应性这三项胜任特征上存在差异,绩优组教师的平均分明显高于普通绩效组的教师,在其他胜任特征上不存在差异。(5)在进行文本正式编码和数据统计时,两位编码者始终无法将胜任特征核检表中的遵守法规,尊敬他人和强健的体魄这三个胜任特征词汇编进访谈文本中,这些胜任特征在受访者的访谈中并没有提到。因此,在最终编码后的文本中只有22个胜任特征词汇。(6)本研究构建的小学体育教师胜任力模型,包含了8项鉴别性胜任力,即优秀绩效小学体育教师的胜任力,分别是专业知识,教学艺术,教学方法与手段,教育理念,理解他人,反思能力,适应性和客观性。小学体育教师共有的胜任特征即基准性胜任力包含了14项,分别是组织管理能力,自信,技术专长,责任心,团体协作,承受力,稳定的情绪,职业道德,爱心,决策能力,爱岗敬业,因材施教,指导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研究结论:小学体育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是评价体育教师绩效水平的依据,是提升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努力方向。鉴别性胜任力是区分不同绩效教师的依据,基准性胜任力是所有小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入职标准。在提升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实践中,我们要求每位小学体育教师都应该达到基准性胜任力的标准,并朝着鉴别性胜任力的方向不断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