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在复杂疑难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uata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3D打印技术通过连续的物理层叠加,逐层增加材料,最后生成三维实体,是近年来迅猛发展的一项新技术。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和材料工程的不断发展,3D打印技术开始应用到医疗实践中。本研究通过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的实体模型,加强与患者沟通及指导AVF的建立,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疑难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科住院外周血管条件差拟行上肢自体AVF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6例,其中7例为进行3D打印建立上肢动静脉模型设为试验组,9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定手术方案设为对照组。对7例试验组患者使用256层螺旋CT机进行薄层增强扫描,检查结果提取DICOM原始数据,获取7例患者的上肢动静脉三维数据,通过Mimics14.01软件进行数据提取和重建,并按1:1比例3D打印实体模型。实体模型应用于术者决定是否手术、设计手术方案以及术者与患方的术前知情告知。对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和病人依从性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上肢动静脉模型试验组7例(100%)均行自体AVF手术成功,其中前臂头静脉搭桥4例、血管转位2例、贵要静脉-肱动脉端侧吻合1例;而对照组有3例(33.3%)行自体AVF手术成功,均为贵要静脉-肱动脉端侧吻合,有5例手术失败改为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1例行人造血管移植物内瘘成形术。两组手术成功率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100%vs 33.3%,P<0.01);试验组手术实施时间(60±27.2)min明显少于对照组(126±60.3)min,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试验组术前知情告知时间(10.2±3.8)min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前知情告知时间(29.3±12.5)min,两组比较亦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应用3D打印建立上肢AVF实体模型可以使术者更直观的了解患者拟进行AVF的上肢血管条件以及血管空间构造情况,提高自体AVF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实施时间并明显提高患者手术依从性。病例数少,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积累经验。
其他文献
会议
目的:对综合性护理降低ICU小儿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ICU小儿气管插管患者21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分为研究组(108例)实施综
王恽是元初北方颇具代表性的文学家、政治家。他处于金元易代的特殊历史背景下,面临着朝政更迭、道德重塑、文化碰撞、学术转型等诸多现实问题。王恽的散文不仅是他个人仕宦经历的书写,亦承载着他对社会建设和发展的构想与规划,传递着他对文学创作的基本主张和看法。本文以王恽的散文为研究对象,分为四个章节,从成长背景、经世思想、散文理论、艺术特色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章,考察王恽成长的文化背景与学源师承关系。首先,
金融系统是一个由众多要素组成的、开放的、远离平衡态的极其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在这个非线性系统中,随着各种参数的变化,系统的运动状态由于失稳而出现混沌状态是相当普遍的
为了提高电源抑制能力以便降低输入电压的噪声影响,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无输出电容NMOS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电源抑制PSR(Power Supply Rejection)增强方法。针对直流PSR和带宽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