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机织复合材料中纤维束真实轨迹的研究

来源 :第十六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年会(NCCM-16)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ilswu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的不断拓展,各种异形、变截面构件都采用三维机织结构进行设计和整体织造。RTM(Resin Transfer Molding,即树脂传递模塑)工艺的采用对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设计精度又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少加工和不加工是最终目标。为此,需深入研究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经、纬向纤维束的真实轨迹,对理论模型中纤维束的截面形状和空间构型进行修正,使之更接近真实状态,从而为三维机织构件的精确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本文采用示迹纱技术和切片-拟合—修正的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相结合,通过拟合生成示迹纱的截面形状和空间三维构型,系统研究了三维机织复合材料中经、纬向纤维束的真实轨迹,并对建立的理论模型进行了修正,对不同纤维束种类和股数引入了相应的修正系数,为工程构件的精确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建立了测定食糖中还原糖(葡萄糖、果糖)的方法。以NaOH淋洗液梯度淋洗,葡萄糖、果糖在CarboPacTMPA10高效阴离子交换柱(HPAEC)上可以在35min内完成分离。使用脉冲安培检测器(PAD)进
基于材料微观组织建立了视场胞元模型,并采用商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胞元模型进行温度循环的数值模拟,着重分析热循环中基体和增强颗粒的等效应力分布规律,及主应力σ11和σ2
在我国,电视收视曲线的运行轨迹大致相似:5:00—6:00开始爬高,午间隆起,17:00左右再度上升,20:30前后登上全天高峰,继而低落,凌晨最低。毫无疑问,这和人类的起居习惯有关,大多数人24小时保
针对当地甘蔗地下害虫严重发生为害的现状,科研部门与企业合作,采用"公司+科研+农户"的模式,在各县甘蔗技术推广站及糖厂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通过认真开展虫情普查,加强培训,
研究不同模具温度挤压变形对细晶AZ31镁合金力学性能和织构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压变形显著地细化AZ31镁合金的晶粒,大幅度地提高了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而材料的延
本文主要介绍糖厂pH自动测量控制系统中测量电极极化的成因。通过对pH电极的输入电路进行重新设计,提高电路输入阻抗,降低流经电极的电流,能有效延长电极的使用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