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蘖是小麦的重要农艺性状,适宜的分蘖数是小麦高产的前提条件之一,过少的分蘖会造成有效穗数的不足,过多的分蘖则会引起分蘖的大量死亡,结实率降低,穗型变小等不利影响,最终会降低小麦产量,因此,发掘控制小麦分蘖的基因,有效的调控小麦分蘖发生,塑造合理的分蘖发生群体,对提高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组前期利用杂合自交家族法创制了一对分蘖近等基因系材料N2496 (寡)和N2493 (多),并构建了F2代分离群体。本实验分别从F2代群体中选取极端多分蘖(Tiller Number≥8)和极端寡分蘖(Tiller Number≤2)单株各30株构建混池,对混池RNA进行转录组测序(bulk segregant RNA-seq,BSR-Seq),测序深度30X。测序原始数据经过质检后分别产生312964720和300233104个高质量的reads,之后对高质量的reads进行Calling SNP,每个池分别有271027448 (86.6%)、260602334 (86.8%) reads可以映射到中国春参考基因组上,多寡池分别产生159313、162417 SNP数据,从中选取两混池共有的SNP数据用于分析两混池间等位基因变异频率(bulk frequency ratio,BFR)。当BFR>6时,我们将目的基因定位在2B染色体上,区间大小7.75Mb,范围在793416726-801162305之间。研究结果为我们进一步精细定位、图位克隆该寡分蘖基因,探索分蘖发生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株型育种途径优化小麦群体结构,提高小麦产量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