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明确miR-203的表达对细胞及皮肤损伤修复的作用及机制。【材料和方法】建立不同剂量硫芥染毒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模型,cck-8试剂盒检测染毒后12、24h细胞活性,EDU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迁移实验,电镜下观察细胞,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miR-203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建立硫芥染毒SKH-1无毛小鼠模型并用miRNA干预,皮肤取材后HE染色,免疫组化,提取组织RNA和蛋白检测miR-203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低剂量硫芥染毒下调了miR-203的表达;而高剂量硫芥染毒对对miR-203下调明显;硫芥显著降低细胞的增殖;硫芥显著抑制了细胞的迁移能力;P-63作为miR-203已知的靶蛋白,其表达量随着硫芥染毒浓度的增加而略有下降;Antagonist miR-203注射组小鼠在愈合后期(切割伤10-14d,硫芥染毒21-28d)显著地抑制了创伤部位皮肤的修复进程,而AgonistmiR-203注射组小鼠在损伤早期促进了损伤的修复(切割伤10d前,硫芥染毒21d前)但在晚期(切割伤10d后,硫芥染毒21d后)未显示出明显的差异。【结论】MiR-203在硫芥染毒的HaCaT细胞内表达变化并不显著,但在硫芥染毒小鼠皮肤组织中,miR-203在染毒后的不同时间以及不同部位均出现了显著的表达变化。MiR-203在细胞水平上具有的促进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可能参与了小鼠皮肤组织中表皮细胞的损伤修复。在硫芥染毒小鼠的皮肤内上调miR-203的表达虽然并没有显著的促进皮肤的损伤修复,但相应的下调miR-203的表达却显著的抑制了皮肤的损伤修复,而对于皮肤染毒的小鼠骨髓和小肠,miR-203的干预均出现了明显的保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