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毛癣菌在7种培养基上的生物学特性

来源 :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p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红色毛癣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产色、产孢情况等生物学特性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沙堡葡萄糖琼脂(SDA)、葡萄糖马铃薯琼脂(PDA)、玉米粉吐温琼脂(CMA)、燕麦培养基(OCA)、溴甲酚紫牛奶葡萄糖固体琼脂(BCP-MSG)、添加维生素B(Vit B1、Vit B2)培养平皿,接种40株红色毛癣菌,25℃培养,14天内定期观察菌落形态并拍照、测量菌落直径及观察镜下孢子产生情况。结果所有菌株在CMA上均产生红色色素,其他培养基上未见红色色素产生,但在SDA试管斜面上,培养时间越长,红色毛癣菌产色越多,培养40天,一半菌株产生红色色素。红色毛癣菌在SDA上主要形成沟纹状菌落,在OA、添加维生素B培养基上主要形成绒毛状菌落,在PDA、CMA上主要形成羊毛状菌落,在BCP-MSG上菌落以中央粉末状,周围绕以淡黄色圆晕为特征。红色毛癣菌在添加维生素B1培养基上生长最慢,其余培养基无显著性差异。红色毛癣菌在OCA上产生小分生孢子能力最强,其次是BCP-MSG,并可见红色毛癣菌在添加维生素B2培养基上产生丰富的大、小分生孢子。红色毛癣菌在4%(mg/ml)VitB2培养基上产孢能力优于2%(mg/ml)VitB2培养基。结论红色毛癣菌的产色、产孢等生物学特性具有培养基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CMA是红色毛癣菌产生红色色素的优质培养基,而OCA、4%(mg/ml)Vit B2培养基适合于红色毛癣菌产孢,含Vit B1培养基可能抑制或迟滞红色毛癣菌生长。
其他文献
将小麦秸秆生物炭(WSB)投加至镉(Cd)污染土壤中,考察了WSB对土壤中Cd存在形态、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功能基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WSB对土壤弱酸可提取态Cd的去除率为34.20%;添加WSB后,土壤pH 由7.68上升至9.07,氨氮含量由70.12 mg/kg 降低至40.76 mg/kg,硝态氮含量由107.21 mg/kg 增加至143.85 mg/kg,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当今我国城市化进程在快速推进中,历史建筑的范畴在经济快速发展中不断扩大,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面临着种种严峻的问题,因此充分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就成了历史建筑未来存续与发展的必经之路。我国城市的发展目前已经由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变,而作为城市历史文化载体之一的历史建筑,其保护与发展不仅可以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更可以为传统文化的诗意创造提供契机。本文首先对国内国际历史建筑保护的发展历程和国内
人工智能为人类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影响,也为课程开发带来了新的可能。自适应学习是结合机器学习算法与大数据分析,将人工智能与教育充分融合的教学模式。为实现职业教育课程的个性化推荐,满足不同阶段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本文提出一种自适应的学习推荐算法。
背景 氟可诱导破骨细胞分泌多种酶,使其吸收骨质的功能增强或减弱,从而溶骨或成骨,破骨细胞活化后骨吸收过程又与自噬密切相关。目的 探究氟通过AKT/mTOR/ULK1信号通路对破骨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 采用RAW264.7细胞诱导形成的破骨细胞进行实验,分为对照组、NaF组、CQ组、CQ+NaF组、RAP组、RAP+NaF组,分别对相应组进行10 mg/L NaF、5 mmol/L CQ和5 mmo
生鲜农产品是易腐、一般需冷藏或冷冻保存、未经加工过的初级农产品,是提高农民、农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为了解决当前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存在的流通率低、腐损率高等问题,以共享经济等理论为依据,提出应科学合理地设置始末两端的集配点等角度优化冷链物流网络、构建冷链物流共享信息平台并促进参与主体主动上传和反馈物流信息,以及普及应用物联网、“智能+”等现代技术实时监控生鲜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关键数据
期刊
为了解中街山列岛的食物网结构特征,本研究于2020年7月在中街山列岛海域采集鱼类、虾蟹类、头足类、贝螺类和浮游动物等消费者样本,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大型海藻、浮游植物、悬浮颗粒有机物(POM)和沉积物有机物(SOM)4种潜在碳源对消费者的贡献率以及中街山列岛海域的食物网结构和营养关系。结果表明:(1)碳源的δ13C值范围在-22.93‰~-9.73‰之间,δ15N值范围在1.72‰~7.
<正> 一、概述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于1984年12月9日至14日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市召开了冬季年会,会上就流体流动诱导的振动问题进行了专题报告。ASME 将会议录编辑成流体流动诱导振动的专题论文集。这个专题论文集是一个极好的技术文献。随着时间的向前推移,人们将会认识到流体流动诱导振动的问题是个既有前途而又重要的专题之一。ASME 组织编辑这种论文
期刊